巴蜀人才谱系最早可追溯到文翁兴学
“放眼整个中华历史长河,巴蜀之地诞生的名人,从西南之地进入到整个中华版图,都是惊天动地的,影响不止一个时代。”日前,著名作家蒋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四川评出的两批历史名人来看,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皆是如此。
在蒋蓝看来,这样一个独有的巴蜀人才谱系,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文翁在蜀办学校、推教化,开启了巴蜀民智。
先秦古蜀文明曾有辉煌灿烂的成就,但因秦灭巴蜀发生一定程度的断裂,故《汉书》称西汉前期“蜀地辟陋有蛮夷风”,蜀地本土文献《蜀王本纪》亦谓之“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文翁到蜀地担任郡守,赴任之前,对巴蜀充满憧憬,觉得这里也应该是教育昌盛之地。然而,当他跋山涉水,越剑门过栈道,历尽千难万险方到达蜀郡时,看到的却是一幅夷狄之境、化外之民的景象。”蒋蓝说,在“好仁爱教化”的儒学传人文翁眼中,“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因此,文翁走马上任之后,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实施教育大计。根据《汉书·循吏传·文翁传》记载,文翁从基层官吏中考察选拔了十余名优秀学员,亲自担任教师,并将他们送往当时京城长安“深造”,他还让学员们带着蜀刀、蜀布等蜀地名特产品到京城去售卖或交换,以作为学费。
数年之后,学员们学成归来,他又根据各人学绩安排相应的官职,让这批精英在郡守、刺史等重要位置上迅速成长。
在培养起一批地方政治文化精英之后,文翁还精心谋划了一个更为详尽的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翁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并兼任学校首任校长,亲力亲为教学,培养人才。“这是他一生中作出的最重要,也是让他名留千古的决定。”蒋蓝说。
为了节省费用,文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在成都用当地最多的最常见的石头垒起石屋,名曰“文学精舍”。因为讲堂全用石头建筑,花费自然不大,故又简称“石室”,后人称作“文翁石室”。两千多年,薪火相传,这所石头建成的学校,在历朝历代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灿若星辰。如今它依然发挥着教育兴学、培养人才的重要功用。
在蜀地任职期间,文翁逝于任上,蜀人立祠追念他。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在《成都府新建汉文翁祠堂碑》中开篇写道:“蜀之庙食千五百年不绝者,秦李公冰、汉文公党两祠而已。蜀有儒自文翁始。”
蒋蓝曾多次走访文翁留下的遗迹,收集史料中关于文翁的相关资料,并撰写了不少关于文翁的文章。“文翁就像古蜀的纵目之神一样,为蜀人开了‘天目’。”蒋蓝说。
新闻推荐
——读何生诗集《柳叶刀镌刻记忆》□李自国他是一位业界著名的外科医生,用鬼斧神工的技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