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河水里流淌的思念 读王清蓉散文集《清水河畔》

淮河晨刊 2020-06-19 08:00 大字

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在作者的笔下成了静水河,一个温婉的名字;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有了一个邻家姑娘般的名字:柳林村。静水河,静水里是家乡的温情,静水里是乡愁的味道。一件件陈年旧事,故乡、故土、故人,在作者的笔下,款款地向我们走来,讲述着曾经的悲欢离合。静静的河水,就是故乡连接他乡游子的丝带,还有那无限眷恋的永恒记忆。它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消失无踪,不会因岁月沧桑而陈旧褪色。相反,它如一方明镜,在岁月的浸润中,越发熠熠生辉,伴随着游人走遍天涯。

也许中国的农民、中国的乡村都有着一样的质朴,一样的淳厚民情,一样的厚重乡情。作者笔下的位于四川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与我的故乡——位于江淮大地上的一个小乡村相距甚远,至少也在千里之遥,但文中叙述的事,遇到的人,无论是迎新年时的舞狮,舞龙,或是平常劳作的放牛打草,似乎都是我曾经的经历。插秧——我记忆里一项极为辛苦的劳作。小时候,因为家贫,不够挣工分年龄的我就被迫参加生产劳动,跟着大人去插秧。每天的感受是腰酸腿疼,晚上回来,只想躺下来睡觉。一亩方田,要变成一片绿,还真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粒粒皆辛苦的真实体会,即使在今天,早已摆脱饥饿的我,也不忍心将那白花花的米饭倒掉,那种负罪感是难以抵消的。只是当时,真不知道,插秧苗也变得如作者笔下的诗情画意,更不晓得还有哲理。“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不过,我觉得还是范成大的一首小诗,更符合我们乡亲的感受: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坏声。问问身边的80后、90后、00后,有谁有过围绕着14英寸黑白电视机播出的电视剧而欢呼?一个村子里,一家有了电视机,那里自然成了小型影院,甚至有精明的人家,拿着自家的小电视走街串巷,播放节目赚钱呢!在网络时代,年轻人成了低头一族,成了宅的一代,哪里会想到一些孩子为了看一眼电视,顾不上吃饭,男女老幼共聚焦,万人空巷的场景?清蓉笔下再现的那段岁月,是贫穷而又充满希望的年代,守旧创新交织的年代。《霍元甲》《血疑》《上海滩》《雪山飞狐》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清蓉是幸运的,虽然家境算不上富裕殷实,但知书达礼的父亲、精明能干的母亲,还是为子女们创造了足以遮风避雨的家。清苦,但并不艰辛,劳累,但也快乐。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庭,这样温润的环境里,那平静的河水浇灌开了清蓉内心的纯良与蕙性,所以才有了清蓉这般明月落松林,清泉出石罅的文字。

这本书里,作者写了许多普通的人物,也许走在人群里,你根本无法认出。但就是这样的普通人生,绘就社会的精彩。悲苦红叶与命运的抗争,还有剃头匠林长根、盲眼五爷,多子的权婆婆……一个个鲜活的沧桑面孔,在清蓉绣花般的文字里走出来,诉说他们的身世,特定的人生,悲欢与离合。这些质朴的人,平凡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家庭的缩影,这就是生活,就是中国大地这片沧桑热土上的生活。远方的鹰,终究会怀念故土,而芳香的岁月也曾经如沉香入室。

小河缓缓向东流,流出小山村,流向远方,流向浩瀚的大海。静水河的乡愁就这样融入了中国人的情怀。也许在中国大地上,这样无名的静水河还有许多,但对每一个别离故土的人来说,河水里都一样藏着一段美好的岁月。岁月静好就是因为有着故乡河水的滋润,无论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因为有着这样的温暖在心间流淌,心里就会充满阳光,带着希望前行。

新闻推荐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

在教书这一年中间(一九〇八年)世故人情更懂得多了。对社会上新旧势力的斗争,对于新的发展感觉到更需要,于是下了决心到云南去...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