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防作秀,得有“好差评”制度
6月5日,四川达州一电视新闻节目曝光了一家养老服务机构上门给老人服务实为作秀摆拍,引发众议。视频中,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将剃刀和梳子放在老人的头上“暂停”数秒,等拍照者记录下这一“感人肺腑的暖心画面”之后,工作人员马上将理发围布扯走,此时,老人也顺势起身。一旁,另一位工作人员将老人的脚放在盆中,前后总共停留了5秒,这段为老人“洗脚”的服务,就算结束了。
有媒体获取了一份通川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招标文件,其显示,涉事养老机构承接的是8116名老人的养老服务,每名老人享受价值150元的服务,由政府财政付费交付给企业。近几日,此事件的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但从媒体的报道画面和官方回应来看,弄虚作假板上钉钉。
对此,有人质疑,现在的一些养老机构对于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为何会敷衍、草率到如此地步?有人愤慨,承接该服务的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政府的招标程序到底是不是合法合规?
而在追问的同时,人们是否看到了视频中老人“顺势起身”的无奈,感受到了老人在配合“演出”后的一声长叹中的无助。
6月1日,民政部制定的《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新规也被称作养老市场“黑名单”制度。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将被地方民政部门列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并向社会公布,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惩处,以提高其违法失信成本,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不可否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社会进步,各种地方新政的创新实施,也是举全力保护老人群体安享晚年的多方试水。而在面对国家举全力保障老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强劲势头面前,作秀事件的曝出,也未尝不是一种“警示”——高效、有力、全面的监督必须落实。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是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如此次事件所示,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当更直观也更难“造假”。在养老服务方面,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及时打捞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和意见。在制度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养老机构的老人们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可能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存在无法保障自身权益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在流程设计中,规定监管方和第三方志愿者能够及时听取老人匿名对于服务的反馈,保障老人的监督权和投诉权。另外,对一些不涉及隐私的公共服务,也可要求进行实时录像,将监督效力最大化,这才能将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的短板补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于养老服务的评价,可以对标借鉴营商服务环境的评价系统,不仅要求服务方要有“店小二”精神,还必须要建立被服务对象的“好差评”制度,以确保能够切实地保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环境。本报评论员孙慧娟
新闻推荐
《雾都孤儿》剧照□新时报记者徐敏今年6月9日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去世150周年。一百多年来,无论是狄更斯这...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