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清明将至 祭扫莫踩“坑”

四川工人日报 2020-04-02 10:20 大字

华琳作

本报讯 (记者 向晓文)清明将至,针对殡葬、祭扫等节日消费热点,3月30日,省消委会总结了常见的消费陷阱,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文明祭扫,切莫入“坑”。

尽孝不还价,当心遭遇“捆绑消费”。个别殡葬服务机构抓住生者“给逝者尽孝不还价”的心理,在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存放以及生态安葬等政府定价项目之外,以“自选”方式诱导消费者在逝者告别仪式及殡葬环节购买多种项目,变相加价“捆绑销售”,并在服务过程压缩服务环节、内容,在物料方面以次充好。

服务不透明,当心稀里糊涂“被消费”。一些殡葬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不透明,事前未向消费者做真实介绍,事后为了避税不提供费用明细清单。消费者对殡葬服务内容、标准、流程以及收费标准等无从知晓,稀里糊涂掏了钱。

“代扫”不诚信,当心收费不扫墓。近年来出现代客扫墓、代烧纸钱甚至代哭等祭扫服务,但存在“代扫”者随意报价,收费不少却不去扫墓,只是通过微信直播转切其他镜头来欺骗消费者的情形。

对此,省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厚养薄葬是孝道,对在世的老人要多尽孝心,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对逝去的先人,则倡导丧事从简、文明祭祀。祭扫应注意文明、低碳、安全,提倡以敬献鲜花、绿化植树等方式表达追思,不购买带有迷信色彩、价格昂贵的祭品,摒弃炫富浪费、人情攀比的陈规陋习。

在接受殡葬、祭扫服务前,要多了解、多比较、多询问,对服务者的经营状况、诚信度、价格、口碑以及售后等进行综合考量。最好选择正规服务机构,并与经营者就服务项目、方式、时间、流程、收费等进行书面约定。要养成保留消费凭据的良好习惯,索要并保存相关票据、宣传资料、聊天记录、订单详情等。发生消费争议时,可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到当地消委组织或相关部门投诉、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等方式,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省消委会特别提醒,针对疫情影响,为避免“扎堆”祭扫,今年四川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清明祭扫服务。疫情低风险地区开放实地祭扫服务,可提前登录“仁孝四川绿色祭奠”小程序预约。除实地祭扫,市民还可以通过小程序申请“网上纪念馆”寄托哀思。

新闻推荐

阳台上突发火情 业主猜测罪魁祸首是楼上扔的烟头

4月1日,达城海棠湾向先生家阳台上突发火情,庆幸的是消防人员及时到场扑灭大火。事后,愤怒的向先生猜测,火情很可能是楼上住户...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