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现场·我在我思】他们是战士,也是家人的妻子丈夫妈妈爸爸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2-06 02:06 大字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公众号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我为此唏嘘许久——一位处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的医生,为了让孩子避免感染,想让孩子到亲戚家住,但没有一个亲戚肯收留,儿子只好每天在家泡面吃。除夕夜,她让亲戚炒了一个热菜,放在儿子住处楼下,再由儿子带上去,好在大年夜吃上一顿像样的饭。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17年前,我15岁,身处北京,抗击非典疫情的主战场。当医生的家长去一线抗击非典,而且还在重症组工作。记得学校打电话问家长需要什么帮助,家长想了一会儿说:“别的困难都能克服,只是孩子复课后我还在隔离,能不能允许孩子在学校食堂吃饭?”那时候学校食堂只给老师做饭。

很多身处一线的医务人员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一旦进入一线,为避免疫情传播会被完全隔离,不论家中有多大的事,都无法回去照应,也难以见到家人。并且,不论是家人还是医生本人,都不知道这样的分别何时结束。在如此情况下,家人的安康,是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

我记得抗击非典那年,有的家庭夫妻是“双医”,出发前会告诉孩子,证件都放在哪里,一旦被隔离或出现意外,要去找谁、投奔谁;有的家里包很多饺子,提前炸好酱冻起来,孩子一顿一顿地用微波炉加热,吃完了,一个人等着入夜。学校不开学,家长不在家,对于孩子来说,停课时间真的不是一个美好假期。那时候没有移动互联网,学校能做到的关怀,也只有一根电话线了。

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在线视频,有了更智能的物流配送体系和交通服务体系。华中师大一附中为湖北全省医务人员子女提供在线网课,解决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这个经验就很值得推广。

在新技术之下,有关方面其实能做的有很多。一线医护人员遇到需要本人办理的行政事务,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安排网上办结?其家庭成员遇到生活不便,单位和街道是否可以协调帮助?上门不便,学校和社区是否可以对留守老人和子女进行经常性的视频问候?

穿上防护服,他们是冲锋向前的“白衣战士”;脱下防护服,他们是家人的妈妈、妻子、女儿,或者爸爸、丈夫、儿子。家人的安康,是医护人员心中最大的挂念。

看到一则报道,四川一位医生要随着医疗队驰援武汉,临行前,车窗外丈夫哽咽地向妻子喊话:“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这是一句最深情的告白,丈夫在担忧妻子的安危,害怕妻子一去不返,但他知道,妻子必须去——这是医护人员家属承担的最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只有当事人才会有深切体会。

国家卫健委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和身体负荷都达到了一定的极限”,“长时间没有回家或很久没有看到亲人”,要求“一定要通过可能的途径”定期与家人沟通,适当轮休。

无力抽身顾及家庭的一线工作者,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因为疫情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有关方面应当协调解决好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一线工作者的后顾之忧,缓解他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全心全力应战。

新闻推荐

城市社区在家门口筑起防线 社区防控落实

随着近期春运返程高峰来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关键期,城市社区准备好了吗?记者前往湖北、浙江、北京、...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