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城市社区在家门口筑起防线 社区防控落实

四川政协报 2020-02-06 00:52 大字

随着近期春运返程高峰来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关键期,城市社区准备好了吗?记者前往湖北、浙江、北京、广东等多地探访。

地毯式搜索确保防控成效

民政部、国家卫健委1月29日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动员城乡社区组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强调,各城乡社区组织要在疾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会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外地返回居住地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发热和症状监测,追踪、督促其居家医学观察。

记者了解到,各地已加大基层社区摸排力度,通过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搜索,确保疫情防控措施不留死角。

北京市要求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四方责任”。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说,社区防控的重点是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领导干部分片承包,各区领导承包街道(乡镇),街道(乡镇)班子成员承包社区(村),实现北京市333个街道(乡镇)和7000余个社区(村)全覆盖。

广东部署对来自疫区、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病例、50岁以上的发热群体等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检查、排查、筛查,特别组织对近期从湖北来广东的所有人员进行排查。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水木花都小区,常住家庭超过5000户。记者看到,外卖、快递只能送到小区门口。“原先7个出入口现在只留了2个,确实没平时方便了,但是大家都很理解。”居民老方说。

记者发现,多地城市的居民小区普遍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减少出入口,禁止外来人员入内。管理人员严把小区大门,对进出人员严格登记并测量体温。北京、广东、上海的多个高层建筑小区,物业公司每天都对楼道和电梯间消毒,生活垃圾的清运频次也明显增加。

故宫、王府井所处的北京东华门街道,位于城市核心区域,面对987个楼门院,1.7万户居民,3000个法人单位,防疫工作仅依靠原有的社区工作人员难以完成。“区里派来96名干部,与街道干部一起全部下沉到社区,加上12个社区的193名社工,三支力量混编后成立12个临时党支部。”东华门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宏松说,他们通过党员带群众、经历过“非典”的老同志带年轻人等方法,切实提高防控成效。

一些地方借助高科技和大数据手段提高排查效率。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辖区内企业多、城中村外来人口聚集。“智能门锁派上了大用场。”陈塘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邵永良说。智能门锁应用系统与街道四平台一中心接通,通过后台查询轨迹,可以掌握近期租客是否出入。目前,已累计排查出来自湖北的56人,这个工作量此前需要人工问询600余通电话。

北京海淀区上地街道科技园社区运用AI智能外呼机器人进行流动人员排查,一秒能直呼500个电话,详细记录返京时间、身体健康状况等内容,并自动归纳成信息档案。

重点保障隔离人员生活需要

记者采访了解到,湖北省武汉市正在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分级确诊的防控体系,缓解大医院压力,同时阻断传播源,防止交叉感染。

武汉青山区钢花村街110社区书记冯丹介绍称,钢花村街制订了“医社联动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遇到有居民反映相关症状时,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医生5分钟内电话联系疑似患者或家属,预判是否需要上门诊断或转诊并反馈社区;医生判断不需上门的,由社区网格员指导居民居家观察;医生判断需要上门的,则由社区申请应急车,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医护人员,再会同社区工作者上门,将患者及医护人员送往发热门诊。

记者在该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看到,全部8位工作人员的桌上都放着大量表格,数量最多的是来电记录表,上面记载了每次居民来电的日期、时间、姓名、体温、发热时长、伴随症状等详细信息。其余表格则分类记录着社区对居家隔离、已送诊及其他部分居民的每日回访情况。冯丹介绍,1月20日至今,他们8个人平均每天要接近800个电话,每个都要一一记录,及时处理。

浙江省湖州长兴县龙山街道齐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施雪梅已连续多日加班:“作为县内发现首个确诊病例的社区,我们压力很大。”施雪梅说。齐北社区共有居家隔离及定点隔离人员67名,社区每天的重要工作,是保障这些人员的基本生活并安抚他们的情绪。

每天,施雪梅至少花两小时开车在辖区内走访慰问隔离户,开展一日三餐、口罩的配送,以及垃圾集中清运等工作。“后勤工作还是简单的,最怕的是隔离人员身体健康出状况。”

一位从武汉探亲回家的宋姓青岛市民说,回到家登记、隔离后,得到社区大力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身体状况及生活必需品,很快按清单把蔬菜、水果、肉、鱼等送到家门口。“社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积极配合,每天两次测量体温,还拍一段家里的视频让他们放心。”

多渠道保障社区防护物资

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是当前很多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常态,加之其与隔离人员、疑似患者接触最多,安全防护物资保障是否充分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多位社区工作者都表示防护物资、专业技能不够,开展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根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的通知要求,各地要落实社区防控工作专项经费和物资供给。要切实保障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权益,分级分类完善各项卫生防护措施和配齐必要消毒、防护用品。

“目前,我们街道工作人员口罩库存还有6000多只,一天消耗量700多只,现在市场采购比较困难,未来可能会有些紧张。”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莫弘明说。

浙大御跸社区新湖武林国际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方嫄说,物业公司有32名工作人员,按4小时换一只口罩计算,一天消耗60多只口罩,物资储备短缺。现在消毒水和口罩物资采购困难大,他们每天都在各大药店搜索。

记者了解到,各地正通过开通绿色通道、爱心捐赠、集中采买等方式应对物资紧缺问题。

武汉市有关人士表示,要关心社区工作者,为他们提供相应防护用品,保障身体健康。多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物资保障部门正加大采购力度,并积极开拓海外采购渠道,很多企业和个人也在积极开展慈善捐赠,保障相关人员的需求。

保利物业公司介绍称,企业总部多次沟通劳保用品生产单位,通过大批量集中采买发放全国的方式缓解物资缺乏问题。但目前只能保障大部分区域的最基础要求,下一步仍需协调多方资源解决物资缺口。

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医学培训,保证他们在工作中不被感染也是当务之急。

(据新华网)

返岗工作需主动撑起健康“防护伞”

遏制疫情传播

确保物流畅通

正值春运返程高峰,如何遏制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减少交叉感染?2月3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已要求各地落实交通工具的通风、消毒以及旅客体温检测等工作,督促客运站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对司乘人员逐一检测体温。具备条件的服务区、船舶、车站、码头设置留观室和隔离区,发现体温异常第一时间按照程序留观、隔离和移交。

刘小明强调,针对进出湖北武汉等地的交通工具进行必要检测,坚决切断病毒传播的通道,同时保证公路交通网络不能断、保障疫情防控的应急物资和运输通道不能断、保障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能断。此外,已要求各地做好在民航、铁路、长途客运等交通工具上和病例密切接触人员的追溯工作,落实务工人员输出地、务工人员用地以及学校等各方责任,确保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坚决遏制疫情传播,还要确保物流畅通。刘小明介绍,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进鄂应急物资道路运输中转服务站,实现运输车辆快卸快返。对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优先保障运力,对相关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据新华网)

■延伸阅读

四川春节后出省务工、返岗农民工

可享行前免费健康服务

2月4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即日起在四川省范围内开展出省务工、返岗农民工行前免费健康服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四川发布通知,凡有出省务工意愿和健康服务需求的农民工朋友(尚处于隔离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的人员除外),于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二)18时前主动向当地乡镇(街道)或村(社区)网格化责任人报名申请,即可享受免费健康服务,并在出省务工、返岗前3天内到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体温、血压、心率检测,以及职业健康防护建议等健康服务。届时,将根据需要出具健康状况随访记录表。(据中新网)

返程出行防范

科普常识

世界卫生组织 官方回应请知晓

针对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2月3日在其驻华代表处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了一批人们关心的问答,例如“无症状患者是否也可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清洗鼻腔、使用漱口水是否有助预防感染”等。记者部分梳理如下:

问:无症状患者是否也可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

答:基于现有数据,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现症状的患者传播。世卫组织已了解到感染者有在出现症状之前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根据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观察,其他冠状病毒通过无症状患者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无症状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传播者。

问:收到来自武汉的信件或包裹安全吗?

答:收到来自武汉包裹的人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根据先前的分析,冠状病毒在包裹或信件等物体上不能存活很久。

问:奥司他韦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吗?

答: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能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正在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医生紧急合作,研究可能的病毒感染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但是,这项工作仍处于初期阶段,尚不能提出任何建议。

问: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是否有助于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答:没有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一些有限的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从伤风感冒中恢复过来。然而,经常清洗鼻腔并不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问:世卫组织建议怎样使用口罩?

答:如果戴口罩,学会如何佩戴、摘取和正确处理:戴口罩前请洗手;手不要触摸口罩面,通过两端线绳佩戴和摘取;如佩戴过程中口罩变得潮湿,请更换;取下口罩后,立即将其丢进垃圾桶,并洗手。而且,仅戴口罩无法做到完全防护,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捂住口鼻、勤洗手以及保持社交距离都至关重要。(据新华网)

委员访谈

为疫情防控 提供法治保障

访谈嘉宾:成都市成华区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法治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全兴律师事务所主任 付少杰

记者: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个人在公共交通出行、进入超市等公共场所时应如何遵循相关规定?为什么不能隐瞒与疫情相关的行踪?

付少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规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商场、超市、宾馆等人员集中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并自觉接受体温监测。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对不佩戴口罩的乘客予以拒载。如果当事人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或阻碍,则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应规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特殊时期,根据各地相继发布的有关规定,公民有参与疫情防控、配合应急处置等义务。政府部门发布的命令、决定,包括要求申报行程、自我隔离等,都具有法律的强制效力,居民有服从、配合的义务。同时,公民有疫情报告义务——第一时间发现、报告、控制疫情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公民曾与疫区,或与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相关传染病收治医院、发热门诊、医生等任何可能携带传染病毒的场所、人员、物品有所接触的情况下,必须如实向政府和社区报告,并依指令采取防控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所以,作为普通公民,如明知自己曾在武汉等疫情较严重的疫区生活或旅游,可能携带传染病毒,而拒不遵守申报、隔离等防控措施,隐瞒自己可能存在的疫情而造成他人感染的后果或造成感染危险,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将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记者: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构建坚实的法治保障,您有哪些意见建议?

付少杰:当前,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层面,公民到公共场所均应按规定戴口罩、测体温,配合检疫、隔离等,并积极上报行程,不参与聚众活动等,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司法部门针对涉及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应特事特办,缩短处理时间、简化处理流程,确保及时合法有效地制止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在非常时期树立法律权威。还应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法治宣传,营造疫情防控的法治氛围,使每个公民明确自己在防控疫情中的权利和义务,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积极配合医疗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保障防控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本报记者 阳亚舟

编者按

当前,各行各业的人将陆续返回工作岗位。在这个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社区作为城市的末端“细胞”,其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如何?上班时,个人出行防护、复工心理应对等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复工心理健康

返岗复工,请收下这只“心理口罩”

2月3日,在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的笼罩下,一些人已经开始返岗复工。如何更好地“逆行而上”?要想不被疫情击垮,除了注意生理卫生之外,你可能还需要给自己的心理加一道防线,戴一只“心理口罩”。

心理专家、南昌大学教授陈建华提醒,返岗复工人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个人防护措施,做到健康返岗、高效复工。同时她也给出了一些有效的自我调适建议。

急?迫?怕?返岗复工三类心态

对于返岗复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陈建华概括了三类。

第一种是“急”,急于返岗心态。这个时候还有期待上班的?有的。一是确实工作走不开,需要赶紧赶回去,在家待得心里急;二是从湖北武汉返乡回家,被隔离、全封闭,在家待得不舒服;三是迫于生计,必须出外务工赚钱,在家待得不踏实。

第二种心态是“迫”,迫于返岗心态。相当一部分人可能是持这种心态。各种防疫科普都告诉我们,此刻最需要的是三个字是“宅、戴、洗”,第一个字就是宅——可我却偏偏要出门,如果不是工作实在走不开、不是担心“丢饭碗”、不是苦于生活费,真是不愿意此刻出门复工。

第三种是“怕”,惧怕返岗心态。虽然上面两种返岗复工心态不同,但有一点心理活动是相似的,那就是担心、害怕甚至恐惧。例如,担心环境是否安全;恐与人接触怕传染;怕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害怕去公共场所;担心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迎战病毒,增强心理“免疫力”

对于上述三种心态,陈建华表示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我们都是血肉之躯,面对人类现在尚不完全认识、不能把握,且带较强传染性的新冠状病毒,要说不害怕是不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调适。所谓调适,就是针对个人可能会存在的不适与担心,有针对性地认识与调整。”对此,陈建华给出了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接纳。一是接纳自己非常时期要返岗复工的现实。不论是“急于”还是“迫于”,都是自己必须返岗复工的原因,别无选择。一旦这样想,心里就会踏实些。二是接纳自己恐惧害怕的心理。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渡过危机。全国上下协力防控,说明这种新型病毒确实是让人类害怕的,在这种大背景下,个人适度害怕焦虑是可以理解,是正常的,而且适度的焦虑可以让自己对防止病毒感染保持必要的警惕。

关键词二:攀比。“攀比”往往被人认为是贬义词,但有时确实需要和他人比一比。其实在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务人员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没有休息,何来复工?很多社区工作者、公务人员、领导干部也早已复工——比比这些人,心理也会更平衡些。

关键词三:科学。非常时期,出门在外,更要讲究科学应对,不害怕,但也不逞强。

不——只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不聚会、不聚餐,不去人多的地方,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

戴——戴口罩,病毒能奈我何。

洗——勤洗手,切断传播途径。

少——减少对不可靠信息的阅读。有些传言真假难辨,容易影响自己导致心理恐慌。

多——出门在外,多和亲友之间用手机、微信等方式联系,多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让爱营造出温暖、积极的氛围和心态。

关键词四:乐观。“现在能够返岗复工人员,都是这场疫情中的胜出者,我们为我们能继续工作而感到幸运。有人会说这是阿Q精神,不对,因为这是事实。”陈建华表示,正常的工作并不会破坏免疫系统,只有恐惧心理才会对免疫系统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乐观的心态对免疫系统是有积极影响的。

最后,陈建华也提醒,在返岗复工过程中,如果面对心理困惑自己确实难以调适,则建议寻求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川大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新冠患者医疗救治面临三大困难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李为民谈到了目前四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感染患者在医疗救治方面仍然面临的三大困难。1.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