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张凤翮在城固建堡修堰
刘乐张凤翮,明代城固县南乐堡(今上元观)人。天启元年中举人,五年擢进士。入仕官至湖广提督学政、江西巡抚。张凤翮中进士后,不忘少时立下的志向:“功不先乡里,何以及天下”。因此,他在未授官前的五年间,在家乡倡建南乐堡、创建新堰、改修三道堰,被后世称颂。
明朝万历末年,位于城固县城西南三十里的张凤翮老家上元观北临汉水,地势低凹,民舍据滩地而建,简陋零散,常受洪水与贼盗匪寇危害,民众苦不堪言。天启六年秋,张凤翮为改变家乡旧貌,造福故里。他亲自观察地势,捐出巨资,乡民喜不自胜,自愿出劳出资,合力建堡,经过一个秋冬落成。因堡位于三国诸葛亮所筑乐城故址之南,故名南乐堡。堡建有城墙、城河,开东、西、南、北四门,门头各建两层城楼。天启七年至崇祯二年出任四川龙安知府的林有麟与张凤翮友善,得知其倡建南乐堡之义举,撰写了《筑南乐堡识》一文,称赞张凤翮筑南乐堡是“可守永终,令图为百世之利”、“公侯干城,殆兴朝廷之良佐也”。南乐堡历经三百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明清民居、护城河等,已成为不可多得的乡村旅游资源。
在城固县城以西十里处,五门堰油浮湃支渠下的童营村、杨家坎村、尹家营村灌区有三道堰水利工程。明代崇祯初年,“所灌田不下数顷”,而且因旧制“堰材俱系木砖垒砌”,每到七月秧田用水之际,突遇暴雨急流便冲毀三道堰,造成“滴水不得入田,秋获无望”。崇祯六年,“邑绅张公,讳凤翮者,恻然悯之。力请于邑令梁侯(县令梁州杰),申文郡宪,慨捐已资,募工匠,采石办灰,躬亲督理,晏食露宿者凡阁月,不逾数月而告竣”。张凤翮了解到三道堰的弊害后,立即同县令商议,报上级批准,由他捐巨资,召工匠,备石料,改原“木砖垒砌”为石砌,以求永固。张凤翮亲自在工地主持修建,两个月后建成,达到“嗣是岁岁秋禾以登,远近欢洽”的效果。群众为感激张凤翮的义举,请本县进士田起凤撰写《改修三道石堰记》,在杨家坎村西边勒石建了碑亭,铭记张公之功德。清代、民国至新中国建立灌田都在800多亩,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三道堰遗址,201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以重庆“嘉州花园”小区火灾为警示 市住建局:开展大排查 打通“生命通道”
1月6日,记者从达州市中心城区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以重庆“嘉州花园”小区火灾为警示,在全市再...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