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儿 “中欧班列”驶入影院
纪录片《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放映现场
昨日下午,“中欧班列”驶入了首届“金熊猫”国际传播奖影视作品展播展映活动第二站、峨影1958电影城,近200人走进影院,欣赏了纪录片《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
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首播,通过中欧班列沿途的中国、波兰、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火车司机、海关工作人员、货检员等人的视角,展现列车换轨、夜间发车等平时难以见到的场景。去年,影片在瑞士、法国、波兰和西班牙的国家电视台播出,短短50多分钟的光影呈现,引发了多个国家观众的追捧,是一部真正的“国际范儿”纪录片。
现场,全长52分钟的影片,采用4K超高清拍摄,展现了一幅中欧班列从东到西跨越亚欧大陆的全景画卷。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首席策划、知名纪录片制作人潘勇作为推荐嘉宾与影迷朋友进行了交流互动,潘勇说,“近些年来,业内有一个说法,中国纪录片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他认为,《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不管从内容还是从呈现效果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新丝路,还是中欧班列,它都涉及一个漫长的线索,这个片子居然用短短50多分钟,用很短的体量,完成了一个跨国的大传播。”
他最惊叹的是导演的驾驭能力:“在漫长的13000多公里的国际大动脉上,把看似散乱零碎的每个小个体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把世界各国的人和相关的事串联起来,这需要很强的驾驭能力。”他说,一部好的纪录片离不开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和真实展现,潘勇提到了他对整个纪录片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它把这样一个很宏大的题材,聚焦到这条线的人物身上。所有的人物是有名有姓的、活生生的,比如中国义乌的商贩,中欧班列的货车司机,还有境外一些和这条线有关的人。影片通过记录他们很日常的、很生活化的状态,完成对国际化题材的个体表达。”
首届“金熊猫”国际传播奖展播展映活动还将持续进行,28日下午,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将会在四川传媒学院展映。
本报记者 陈蕙茹 摄影 胡大田
新闻推荐
澎友圈每周大赏第四期2019年10月14日-10月20日▍本周热词#该不该禁止大学生染发个人自由?不尊重课堂?对于大学生染发,澎友们...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