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赢在中国味票房口碑刷新纪录,但国产动画下个爆款难预计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绝对称得上是暑期档的最大惊喜,每一天都在刷新纪录。目前,该片已经以41亿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非好莱坞动画电影;观影人次上,影片累计观影总人次突破1亿大关,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三部亿人次观影电影、首部亿人次动画电影。像四年前的《大圣归来》一样,《哪吒》再一次让观众对国产动画燃起了信心。近日,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共聚一堂,为《哪吒》的成功总结经验,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把脉。
从传统题材中寻找灵感并创新发展
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再到今年暑期档的《哪吒》,不难看出,近几年成功的几部国产动画电影,都是从传统的神话题材中寻找灵感和养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总结了这一现象,他认为,这是一条已经被证明了比较有效的动画电影创作路径。
他也指出,除了传统题材本身的群众基础和艺术魅力,上述作品的成功更重要的还是主创对传统题材的现代化转化和创新发展。“比如《哪吒》里的父母形象,相比传统有了很多新的表达,充满爱与担当,非常人性化。”
不少专家都提到,《哪吒》在人物塑造和剧本创作上的用心是其成功的另一要素。这一点,恰恰也是目前很多国产动画电影的最大短板。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的这句台词点燃了无数观众,这一主旨能够征服全年龄段的观众。同时,影片中哪吒“丑兮兮”的动画造型和太乙真人那一口流利的“川普”都充分体现了四川人的幽默和可爱,产生了非常喜剧化的效果。
“千里马”也需要理性资本来扶持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透露,其实从《大圣归来》之后,动画电影的投资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其中大部分投资是比较盲目的,“从《哪吒》开始,可以看到理性投资,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导演或团队了。”
动画导演沈永亮还注意到,资本的加入让动画电影开始有了一套较为成型的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
虽然有了资本的加持,但饶曙光认为,并不是人人都能在这一拨热潮中“分一杯羹”。“其实我们工业化的短板,还非常明显。这部影片大概用了70个团队才完成,一两分钟就交给一个团队去做,而在美国,这样一部电影可能两三个团队就可以完成,这说明我们工业化的布局还不够完善,工业化的标准、流程、团队还支撑不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因此我们对未来的动画电影市场,给不出一个非常稳定的预期。”
在李剑平看来,从《大圣归来》到《哪吒》的火爆,某种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报复性消费”。“大家对各种模仿国外的动画作品感到非常厌烦的时候,出现了《哪吒》这样代表中国文化的作品,就会格外受欢迎,这体现了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同时,这类题材也面临着国际化的问题。
迪士尼资深动画指导凯文·盖格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为中国动画发展建言。他认为,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更多秉持自己的本土化思维和本土化的艺术背景,同时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吸引全世界。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我是个医生不是神,只是个普通人,修行在红尘治病救人也不是万能;我是个医生不是神,只是个普通人,白色的大褂里面装着有趣的灵...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