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第一章 说溺爱:放纵溺爱害子孙

达州晚报 2019-08-14 10:57 大字

作者简介张琪,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报》高级教研员,四川省中小学名师,达州市师德标兵。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应邀到高校作有关《红楼梦》的专题报告;教研论文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报刊上刊载。著有《滋兰树蕙集》《读尚红楼》等多部作品。

作品简介作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三十余年,在多年的《红楼梦》研究中,锐敏地发现了《红楼梦》的家教价值。认为现代家庭教育的种种热点难点,无不在其中找到根源。比如家暴问题、早恋问题、溺爱问题、民主问题、平等问题、单亲问题、监管问题等等。家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作者独辟红学蹊径,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鉴赏探究《红楼梦》,思之,研之,遂写下了《红楼晬语》。全书分为十六章,每一章先通过“走进红楼”熟悉相关片段,再通过“家教晬语”议论有关家教问题;为了佐证该家教问题,还设置了“家教金箴”以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的形式,揭示人们对此问题的深刻认识或重视程度。某些家教问题,如果有经典诗文,或者警示时文,便在“阅读链接”里予以收录,以便参照阅读。该书于2017年7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报即日起在“读书”栏目予以选登,以飨读者。

【走进红楼】

片段一 宝玉挨打,贾政受训

导读:本选段写宝玉挨打后,贾母极力袒护宝玉的情形。贾政教育儿子,贾母急匆匆赶来,先是表明不准打,要打就打死她;再是叱责贾政本身不是好儿子,没有资格打;再是蛮不讲理,胡猜贾政打宝玉是厌烦了自己,声言要回南京去;最后以劝说王夫人的形式含沙射影地说贾政不孝,弄得贾政只有苦苦叩头认罪。在贾母的溺爱下,贾政教育宝玉无计可施。从贾母对贾府第一大主子——贾政的“厉声”“啐了一口”“冷笑”等叱责语气,可以感受到贾母在贾府的至高无上。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 “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挞笞》

片段二 贾琏偷情,贾母护短

导读:贾母带着众人为凤姐庆生。宴会进入高潮,贾琏却与鲍二家的(贾府仆人的老婆)偷情。凤姐获知后,凤姐、平儿、贾琏、鲍二家的四人爆发激烈冲突。贾琏索性撒横拔出剑,声言要杀人。凤姐便到贾母处喊冤,贾琏追来,贾母喝住贾琏,听凤姐说了原委,训斥了贾琏,宽解了凤姐,安慰了平儿。以下选段就是贾母宽慰凤姐和平儿的情形。如果溺爱子孙,同时又没有好坏是非,将贻害无穷。

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说得众人都笑了。贾母又道:“你放心,等明儿我叫他来替你赔不是。你今儿别要过去臊着他。”因又骂:“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尤氏等笑道:“平儿没有不是,是凤丫头拿着人家出气。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着平儿煞性子。平儿委曲的什么似的呢,老太太还骂人家。”贾母道:“原来这样,我说那孩子倒不象那狐媚魇道的。既这么着,可怜见的,白受他们的气。”因叫琥珀来:“你出去告诉平儿,就说我的话:我知道他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他赔不是。今儿是他主子的好日子,不许他胡闹。”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吃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片段三 宝玉读书,众人作弊

导读:宝玉与众姊妹起诗社玩得正欢,突然得知贾政将返家的消息。于是众人为了帮助宝玉应付贾政检查,合伙作弊。贾母溺爱,众人趋奉,家风如此,宝玉读书也只是形式而已。

这日众姊妹皆在房中侍早膳毕,便有贾政书信到了。宝玉请安,将请贾母的安禀拆开念与贾母听,上面不过是请安的话,说六月中准进京等语。……袭人便乘机见景劝他收一收心,闲时把书理一理预备着。宝玉屈指算一算说:“还早呢。”袭人道:“书是第一件,字是第二件。到那时你纵有了书,你的字写的在哪里呢?”宝玉笑道:“我时常也有写的好些,难道都没收着?”袭人道:“何曾没收着。你昨儿不在家,我就拿出来共算,数了一数,才有五六十篇。这三四年的工夫,难道只有这几张字不成。依我说,从明日起,把别的心全收了起来,天天快临几张字补上。虽不能按日都有,也要大概看得过去。”宝玉听了,忙的自己又亲检了一遍,实在搪塞不去,便说:“明日为始,一天写一百字才好。”说话时大家安下。至次日起来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临帖。贾母因不见他,只当病了,忙使人来问。宝玉方去请安,便说写字之故,先将早起清晨的工夫尽了出来,再作别的,因此出来迟了。贾母听了,便十分欢喜,吩咐他:“以后只管写字念书,不用出来也使得。你去回你太太知道。”宝玉听说,便往王夫人房中来说明。王夫人便说:“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这一赶,又赶出病来才罢。”宝玉回说不妨事。这里贾母也说怕急出病来。探春宝钗等都笑说:“老太太不用急。书虽替他不得,字却替得的。我们每人每日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就完了。一则老爷到家不生气,二则他也急不出病来。”贾母听说,喜之不尽。……探春宝钗二人每日也临一篇楷书字与宝玉,宝玉自己每日也加工,或写二百三百不拘。至三月下旬,便将字又集凑出许多来。这日正算,再得五十篇,也就混得过了。谁知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喜的宝玉和紫鹃作了一个揖,又亲自来道谢。史湘云宝琴二人亦皆临了几篇相送。凑成虽不足功课,亦足搪塞了。宝玉放了心,于是将所应读之书,又温理过几遍。正是天天用功,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遭蹋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账济回来。如此算去,至冬底方回。宝玉听了,便把书字又搁过一边,仍是照旧游荡。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家教晬语】

诗云:放纵溺爱害子孙,祸根就在隔代亲;贾母糊涂后人叹,莫让后人叹后人。

溺爱,就是过分地爱。一个被溺爱的孩子,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觉,而无法理解对方的感受,从而习惯把所有过错推给他人——怪父母、怪老师、怪同学、怪社会、怪时运,怨天尤人。

过分地爱,过分地满足,贻害子孙,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要做到不溺爱,却难。

放纵、溺爱子孙,在《红楼梦》中,贾母表现尤为突出。

纵容儿子贾赦好色。贾赦,是一个好色之徒,贾赦看上鸳鸯,贾母因离不开鸳鸯,便叫贾赦自己去买妾,“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纵容孙子贾琏胡搞。贾琏与鲍二家的胡搞一事,贾母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对,“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这么一说,贾琏岂不洋洋得意,得寸进尺,越走越远?

有这样的长辈,贾家家风糜烂、败坏就可想而知了。贾琏长期垂涎父亲侍妾,后来贾赦居然赏给贾琏一个叫秋桐的女子——就是与王熙凤一起将尤二姐折磨死的秋桐。焦大骂贾府“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楼梦》第七回),柳湘莲说贾府“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家风如此,岂能教育出好的后代?结合贾珍与媳妇秦可卿淫乱的行为,更不难理解这些纨绔子弟胡作非为、荒淫腐朽之根源了。

再来看她对宝玉的溺爱,集中反映中国式的“隔代亲”的溺爱特点。

小说第三回,贾宝玉未出场,先是林黛玉回忆母亲的介绍:“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新生入学后 八大资助项目解后顾之忧

●国家助学金。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费,从2019年起,资助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至平均每生每...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