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今日四川> 正文

践行初心 无悔人生 记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吴金鍾

广元日报 2019-07-15 00:52 大字

刘静林本报记者杨黎明

他是一个80后,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但两鬓已生出白发;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获得了很多赞誉;他,把责任扛在肩上,用满腔的热情,将青春奉献在农村广袤的热土上。他就是昭化区磨滩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吴金鍾,先后被评为省、市、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同事眼中,他是“固执人”

“文件质量太差,请再修改下。”“吴委员,乡镇干部就这样的水平,这是给村上发的文件,差不多就行了嘛”。“好几处都是错别字,这明显是工作态度的问题。”……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吴金鍾在审核文件时爱“挑刺”,这是镇干部经常会遇到的事。

但单位同事对吴金鍾有两个印象:第一是工作较真。不论是办文、办会还是办事,标准要求很高,不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第二是爱岗敬业。夜深人静的时候,时常能看到他办公室的灯亮着。

干部曾劝他,“工作是单位的,身体是个人的,别太认真,为了工作把身体整垮不值得”,吴金鍾却将其当作了“耳旁风”。在他看来,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分内之事就要尽力做好,绝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履其职、不尽其责。

默默奉献甘苦自知,春去秋来执着依旧,这是他工作的生动写照。平凡之中,彰显独特魅力;细微之处,散发坚韧光辉。

群众眼中,他是“贴心人”

磨滩镇金包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思想守旧、内生动力不足,想把发展搞好,难。

2018年初,吴金鍾负责该村联村工作。他到村后一边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一边引导群众转变守旧观念。短短5个月,该村完成土坯房拆(改)近100户,探索推行“支部+公司+农户”党建扶贫模式,指导村集体发展小水果80亩、稻渔50亩、海椒40亩,引进业主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150亩,该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和农户实现“双赢”。

成绩来之不易!吴金鍾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为发动群众而说破嘴皮,更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牵挂着贫困户脱贫的事而辗转难眠……

“小吴,我新厕所可以用了,谢谢你!”电话里,贫困户曾财贵的语气很友好。此前,他是个“告状户”。2017年底,他家住房进行改造,改建方以工程量已做够为由,拒不新建厕所,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他便向市、区两级反映。吴金鍾得知情况后,找到改造方多次协调,最终帮助曾财贵解决了住房功能不配套问题。

安宗成属贫困兜底户,但由于智障经常粮油断顿,吴金鍾隔一阵子就自掏腰包为其送米送油;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搞产业,有人因缺乏资金而一筹莫展,他瞒着家人为其一次性借款近万元;村上群众为鸡毛蒜皮的事闹矛盾,只要电话打到他那里,他总能赶到现场进行调解……

在旁人眼中,他那叫“管宽闲”,自讨麻烦。而吴金鍾却说,“当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群众的事无小事。”

家人眼中,他是“大忙人”

“娃儿哟,你的白头发又多了。”母亲总会忍不住提醒他。“你一个人,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父亲总会在电话中唠叨。“周末你回来吗?”妻子常将这个询问挂在嘴边。

吴金鍾和妻子都在异地工作,平时见面少,周末本该相聚,他却因忙于工作,一次次让“我这周回来陪你”停留口头,为此妻子埋怨过他,甚至调侃要“上访”。不知道有多少个法定假日,吴金鍾陪伴父母、妻儿时,单位一个电话,他又匆匆告别;父亲64岁生日时,作为儿子本该回家看看,但因处于工作日,他选择了打电话祝福……

在磨滩镇工作以来,吴金鍾只请过两次假,一次请了三天婚假,另一次则是母亲摔伤住院请了假,当天早上回家,下午就赶回了单位。一些人说他“傻”,他却自嘲道,我从事的就是“搬砖”的工作。

吴金鍾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冬夏,留下了一道道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美丽风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

新闻推荐

舞林高手乐山论剑 《岁岁年年》进军省舞蹈新作比赛决赛

(记者周姝)7月13日下午,虽然是个周末,但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排练厅内仍传出阵阵跳舞的脚步声。原来,由该公司新创排...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