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字号”实验室 学生娃探索细胞的奥秘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和普通民众了解生命科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研究进展,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大众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昨日上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四川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9年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实验室举行。活动现场,100多名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娃及热心市民踊跃参与,与生命科学大咖们进行了一场最直接的“对话”。
大咖讲解细胞的故事
日常生活中,人们生病时往往习惯去医院检查“坏了”的器官,实际上,器官之所以会病变,很可能是因为某一部分的细胞“生病”了。活动一开始,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两位生命科学大咖就为学生娃和热心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细胞和疾病”的科普知识讲座。
大多数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意味着给生命宣判了死刑,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面对听众的疑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玉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肿瘤是‘恶魔化’的细胞,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恶变产生的。”刘玉介绍说,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基因变异引起的疾病,但是并非所有的癌症都“无药可救”。“随着生物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癌症都可以预防并且治愈,尤其是在儿童肿瘤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肿瘤死亡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为了让参观的青少年和市民更好地了解生物治疗工作,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几块展示板,上面详细阐述了生物治疗的内容及手段。
记者了解到,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癌症治疗手段,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达到对抗癌症目的的治疗方式,部分标准疗法全部失败的晚期癌症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疗后,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经常听到的PD-1、PD-L1、CTLA-4都属于免疫治疗的靶点。
学生娃走进细胞的世界
走进科研实验室大楼,透过实验室玻璃窗,记者看到不少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着实验研究工作,一排排精密的仪器整齐摆放。对于第一次来到科研最前沿阵地的孩子们来说,这里是一片未知的领域,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不停询问着没见过的仪器名称和作用。
作为生命科学的科研重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实验室一年仅有少数机会向市民开放,而且能够进入实验室一探究竟的名额也十分有限。今年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实验室连续第四次向公众开放,活动期间共开放了五个华西重量级的科研实验室。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记者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和参与活动的学生娃们一起参观了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病学研究室、实验肿瘤&老年医学研究室、公共实验技术中心、医学遗传中心,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了一部分科研实验。
“你们可以在这里亲手制作肺泡灌洗液细胞涂片,然后通过显微镜看到细胞的样子。”呼吸病学研究室内,孩子们依次排着队进行了小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涂片、染色及采集显微图像,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通过显微镜及其连接的电子显示屏了解了肺泡灌洗液细胞的种类和数量。“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科研实验室,和在学校做实验的感觉完全不同,虽然有很多不懂的知识,但是老师们都会耐心讲解,让我对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有了更大的热情。”青白江区大弯中学学生胡乐拿着自己刚做好的细胞标本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曹凘源
新闻推荐
5月12日,成都大喜时代剧场将演出大型原创亲子互动儿童舞台剧《真假美猴王》;5月17日至18日晚,四川锦城艺术宫将演出...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