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荔枝道 □彭辉
戊戌深秋,作协文友采风烟霞山,踏上荔枝古道,是以记之。
从没吃过荔枝,也没亲眼看见荔枝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认知的空间里,只是一种隐隐的夸张,无非是说马儿跑得快,贵妃生活很奢靡,犹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手法。没想到在烟霞漫天的大山,我领略了雨的朦胧和秋的深沉;没想到在红叶黄叶迷离眼际的时节,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荔枝古道。一大群文友正嬉笑着埋怨烟霞山虽美,下雨天无情。那句“走,我们去看荔枝古道”把大家的激情触发了,谁不想去看看荔枝古道究竟是何面目,如此在诗句中熠熠生辉。
幸有百度君,先为自己科普一番。“荔枝古道”亦称“子午古道”,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涪陵,连接四川陕西湖北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原来杨贵妃吃的荔枝是来自涪陵一带,颠覆了粤地荔枝到长安的认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君王妃子想吃的东西自然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得解决的。到了目的地——荔枝古道曾家乡一段。大家纷涌而下,奔向古道,不少文友顾不得撑伞避雨,人到中年还能对某物某事有如此激情实属难得。拥挤的人群划开了深山的寂寥,当年马队路过此地也应如此吧?
虽因热情而拥挤,但文人间彼此的友好可让大家都能有序地踏上千年古道。循路仰望,一条羊肠小道延伸到山的尽头,即便杂草丛生,也淹没不了昔日的繁华,是帝王诏令的千里飞奔,是穷乡僻壤的马蹄声声。我若穿越到大唐,落地在此为布衣,定然在路旁守望,看那兵差大哥的神气,想那黄包袱里是何种机密,抑或会奢望跟随马队走出绵绵的大山。这古道不仅是妃子一笑的生命线,更是巴山百姓的衣食道,食盐、铁器、布匹也在这条古道上往来着,只不过是打马过桥般匆匆,各类使命让行路人顾不得歇息。
没想到真还是打马过桥,扭头望去,路的另一段就是从桥上过的。古桥十分精致,精致得让后人汗颜,起码被一种工匠精神所征服。古桥上有惟妙惟肖的龙头,倘若是在皇宫大院,倒也不是什么稀奇,偏偏在这巴山深处,或许这也是“高手在民间”的佐证。没有考古专家同行,自然难以确定是何年何月修建。不过桥头的一块石碑见证了它的古老。杂草丛中的石碑赫然刻着诗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此乃宋代大儒朱熹的诗句,用在此处何意?原来诗句前面两句为“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倘有水之助力,何须拼命努力呢?
雨愈下愈大,这条小河欢快地接纳着山水,拍打着两岸淙淙而去。不知哪位文友冒了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是啊,短暂的喧闹后,这里又是一片沉寂,古道自是掩映在烟霞山中。
新闻推荐
1文/图本报记者杨恒家住西昌梨园巷的陈淑桦今年已92岁,她耳聪目明,还经常上山下河运土挑水,因为她一生最大的乐趣就...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