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艺术家如何度过“昏暗时代”
□本报记者 江丹
种种原因,有些文学大家应该被我们认识,却未能被我们认识,比如德国戏剧家、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他与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代表。前不久,他的传记《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昏暗时代的生活艺术》在中国出版上架。与他的作品和人生有关的一切,皆在其中。
文学作品里有中国元素
1898年,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出生于德国奥格斯堡,他的一生经历了5种不同的社会体制: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纳粹独裁、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其中有15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流亡。他的戏剧、诗歌和小说等带有批判的锋芒,那是他对社会和时代的审视与思考。
布莱希特与中国文化颇有渊源。据《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昏暗时代的生活艺术》,他在流亡期间,随身带着一本阿尔弗雷德·弗尔克翻译的《墨子》,“他十分推崇墨子为平民立言的理论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者在编辑出版布莱希特撰述的语录式散文时,便将书名定为《墨子/易经》,其中作为作者化身的主人公就叫“墨子”。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昏暗时代的生活艺术》的译者黄河清初次接触布莱希特是在大学的文学课堂上,跟着老师研读他的戏剧作品《四川好人》。
“戏剧以3位神仙下凡寻找好人为线索,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年轻而贫穷的沈德因生计所迫沦为娼妓,但在非人的煎熬中尚未泯灭善良的心灵,她即使处在绝境中也竭尽绵力去帮助别人。神仙们认定她就是所要寻访的好人,于是资助她一笔钱以维持生活和继续行善。谁知闻风而至的远亲近邻纷纷涌来,赖在她家坐吃,很快又使她面临破产。沈德只能扮演其唯利是图、性格凶恶的‘表哥’水达,盘剥他人,欺辱他人。”黄河清介绍。
这部戏剧的名字令中国读者感到熟悉而且亲切,一位德国戏剧家将他的故事背景放到了遥远的四川。那时的布莱希特无意利用地名去讨好任意地方的受众,而是出于自己对戏剧叙事的坚持。
“这部作品创作于布莱希特的流亡时期,塑造了市场与人性的矛盾。戏剧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对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经济困境和纳粹的崛起做出了艺术加工,而且重新对‘恶’的必然性和根源进行了发问,”黄河清说,“戏剧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四川,但这个四川并非现实中的四川,表现的人物也并非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四川作为故事的发生背景,更多是为了实现布莱希特所提倡的‘叙事剧’的‘陌生化效果’,让德国观众从熟悉的环境中脱离出来,从而离开亚里士多德式喜剧的‘同情共感’,形成批判性的思考。”
昏暗的时代也会歌唱
“批判”是布莱希特的作品标签,也是其精神所在。在黄河清看来,布莱希特“饱有政治热诚,致力于用一切方法批判希特勒及其政策,复苏德国批判性的社会文化,其批判核心不仅针对虚假的道德,还直指当时社会关系的内核”。
布莱希特将纳粹时期的德国称之为“昏暗的时代”,并为此写下诗歌:
“在昏暗的时代/那里也会歌唱吗/那里也会歌唱/歌唱昏暗的时代”
这一时期,布莱希特一直流亡他国。隔着遥远的大陆和海洋,他并未放弃对战争时局的观察和剖析。他的剧作《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就是即将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种预见。男人们离家奔赴战场,女人因此在家庭中获得了原本属于男人的权威。这实际上是她们与战争的另一种联系,也是她们对战争的另一种积极参与。布莱希特以此映射了战争中的那些武器制造商,他们提供了战争机械,甚至在战争爆发之前就成为参与者。据黄河清介绍,1950年代末,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就首次演出了这部《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而在另一部作品《铁多少钱?》中,布莱希特继续表达了他对战争的认知:“战争不懂宽恕:谁参与了,最终也会自取灭亡。”那些自诩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却为战争输送武器的制造商们,最终也会遭到战争的蹂躏。
在《屠宰场的圣约翰娜》中,布莱希特则展示了他在社会关系方面的敏锐,被垄断投机过度刺激的市场终将崩溃,普通人的生活将陷入苦难。“所有生活必需的食品都是私人财产,它的存在必需找到可以实现其交换价值的买家。并非短缺,而是盈余,造成人们失业,失去房屋,挨饿,甚至死去。在堆满的粮仓旁有人饿死;而销毁食品则意味着破坏价格。”《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昏暗时代的生活艺术》中写道。
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是巨大的成功,即使布莱希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1935年至1936年的那段时间,在美国流亡的布莱希特和他的同伴排演了高尔基的作品《母亲》。“《母亲》在纽约的演出几乎只面对工人观众,最终也收效甚微”,尽管布莱希特认为那场表演让他感到腻烦,但他还是安慰原作者高尔基,尽管演出不如人意,但是“作为戏剧原型的小说具有很高的的艺术水准”。
用文学作品编纂一部年代史
黄河清介绍,布莱希特与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我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代表,但是他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和热爱戏剧艺术的读者群体,很多普通读者对这个名字却有些陌生。黄河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布莱希特以戏剧和诗歌见长,而很多读者对小说类的叙事性文学更为偏爱,另外,还跟德语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情况整体不是太好有关。
“因为中国人和德国人对文学的感知和欣赏存在不少差异,我们的读者往往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期待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赏心悦目的文字和感天动地的情感折射,这些往往不是德语文学的重点,或者说德语文学并非以‘讲故事’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令很多中国读者在初读德语文学时有很强的陌生感。”黄河清说。作为德语文学研究者和译者,黄河清认为,有必要向中国读者介绍当代德语文学的经典作品,帮助大家了解当代德语文学在关注什么。
传记《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昏暗时代的生活艺术》共有约50万字,黄河清翻译了一年多的时间,是其目前为止用时最长的翻译作品,其中涉及的布莱希特的一些诗歌在国内尚未被译介,是黄河清首次尝试着进行翻译。黄河清说,布莱希特的诗歌以现代工业国家为背景,关心社会现实,语言简洁明了,有很强的音乐性。
在谈及如何概括布莱希特的一生时,黄河清借用了传记前言中的话:“布莱希特生平和作品构建了20世纪上阕市民批判性艺术家生存状况的范式,在那个时期,德国的土地上发生了对世界政治影响最重大的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随后侵袭了整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本性,布莱希特犹如这个时代细心的史书编纂者,他的年代史经受了那个“昏暗的年代”的考验,并将经受未来时代的考验。”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左杉)2月22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