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里籍再考证(八)
张凯飞
根据竺可桢先生的考证,日照新石器时代的气候比现在还要温和。《后汉书°东夷°夫余》载:“于东夷之城,最为平敞,土宜五谷。”商周时代相对地广人稀,村落自然相距较远。和西南两个方向相比,冯家沟北山前(冯家沟北三里)具有以下西向南向不具备的理由:
(一)钓鱼距离合适。山海路北卧龙山陶家村附近,离姜太公棘津钓鱼台约1.2公里。商代已是败落的姜太公家族,生存头等问题就是食物。太公虽然年少,但钓鱼是为了生计之需,必须有所收获,太近无鱼,3里地,符合徒步钓鱼又能有鱼可钓的距离。
(二)气候优势。冯家沟北山前所在位置,倚山面海,冬暖夏凉,对于古代人普遍缺少御寒措施居住的情况意义重大。著名史学家宋镇豪所著《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中考证:“商代的住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不少。住宅的环境选择,一般都取靠山面水或高畅之地。住宅的坐向,基本取向阳背风方向,要以适应气象利弊为准。”商代社会处于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石器”时代,人口密度很低,土地广阔,部落间“地盘”意识很强,周围几公里不可能有第二个村庄。从国家地理杂志公布的中国版图三条主要“龙脉”图,可以看到,日照地处“中原龙”的“龙嘴”,卧龙山曲折连环,横亘入海,若一卧龙近海汲水,水龙入海,左右逢源,气运大吉格局。背依山峰延绵起伏,山体植被丰茂,气象万千,左右山梁西高东低,以挡住西北之贼风、依山抱水,构成紫气东来之口,源源不断的藏风聚气,形成优越不散的上等风水气场,正所谓人杰地灵之宝地。自古道:“山主贵,水主富”。“中国中龙由四川到河南山东入海终止”,正合此处符节,定律有云:“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上千年运化成就圣人姜太公,是天地人“三才”都不能或缺的结果。
(三)生活资源丰富。近山而居,具备平地所不具备的另类生活资源。其一,东夷发明弓箭,靠山而居,四季节可以到山林中捕食野兽鸟虫,以满足生活之需;其二,山中多石,可以就近搬运用来砌墙或其他用途;其三,山中多树,可以用来盖房或者用于烧火煮饭。
(四)安全需要。山海路以北是周围丘陵地段最高处,居住较高的地方是古人居住安全的首选。从商周延续下来,至汉代广泛应用的“安全岗哨”功能的“汉阙”就是很好的例证。原始部落住在高处,夜间站岗执勤的人很远就能发现强盗打着火把的踪影。再是,居住高处,也利于防止海啸和海潮侵袭。
(五)考古发掘:
根据《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冯家沟遗址(大汶口、龙山、周)、陶家村(冯家沟北山)遗址(第6年)考古报告(陶器18件、西周时期遗存面积为3.1万平方米,东周为1.3万平方米。采集石器4件,出土鼎、鬲、壶、铜锛、剑等青铜礼器和生产工具。)上述跨三个时代的延续文化层出现,说明冯家沟遗址、陶家村遗址一带的文化层所标识年代从东周到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一直有人类生息居住。这一考古发掘的结论,跟姜太公先祖从炎帝到伯夷族及商周时期的定居繁衍的年代一脉相承,完全吻合。
从陶家村出土的铸铜器物炊器看,没有讲究的纹饰雕工和复杂的工艺,符合周代庶民一般档次的生活炊器或祭器。青铜短剑的出现,是另一种含义的见证。这儿也许发生过一次血腥的杀戮,这次杀戮的侵略方相当强悍,能把青铜剑砍为几截,是规模较大的职业军人或者势力强大的贼寇所为。太公所在古村部落的消亡,与这次杀戮会有直接渊源关系。以上考古发掘器物,虽然不能直接推断是姜太公家族所用的生活器物或者祭器,至少说明这一带是商周古部落的遗址地。以上考古挖掘与相隔1.2公里太公垂钓的“棘津遗址”“太公祠遗址”“商周遗址”构成完整的符合历史背景和逻辑关系的商周社会聚居部落形态,换言之,冯家沟北山前符合姜太公出生地一切客观背景条件。
综上多方面的考证和推论,冯家沟村北山前,符合商周时期的居住特征,因此这片区域正是“东海上人”“儒道法兵纵横”百家宗师、为炎黄子孙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一代伟人姜太公的诞生圣地。
新闻推荐
娱乐圈学霸翟天临最近的日子有点不好过:明明已经辟谣自己的学历不含水分,下一秒却被众多学术圈的大牛扒出抄袭证据,还亲自被...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