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 为什么看似柔弱的南宋却抵抗蒙古最久 □宿巍
自从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在草原上崛起后,几乎势不可当,横扫欧亚大陆。蒙古骑兵的三次西征令欧洲人至今谈起仍为之色变。在中国北方,传统强国金国、西夏都已立国百年。蒙古则刚刚结束四分五裂,统一于成吉思汗的旗帜之下,但即便如此,蒙古的全部人口也不超过二百万,可以动员的兵力大约只有二十万。
就是这个刚刚崛起的游牧民族,在战争中爆发了不可思议的战斗力。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在经历了蒙古骑兵的两轮攻击后,便丢失了近一半的国土和数十万主力部队,被迫向曾经的属国蒙古割地求和。
西夏的情况与金国相比更惨,西夏已经成了蒙古骑兵的练兵场。蒙古骑兵经常过来“串门”,搞得西夏鸡犬不宁。西夏毕竟国力弱小,在蒙古骑兵的持续攻击下,很快便烟消云散。金国挺得要更久一些,但这对金国人来说,只是将痛苦延长。
金国并非没有机会,他们最大的机会就是蒙古的西征,他们确实发动了进攻,不过不是对蒙古,而是对更南边的南宋。即便是在国力最衰弱的时候,即使是被蒙古人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在面对南宋时,金国人仍然充满自信。他们自信的来源是,在近百年的交战记录中,他们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对宋军,他们总是傲慢又充满自信。他们想把从蒙古那里受到的损失从南宋那里得到补偿。但宋军用强弓硬弩告诉金军,这里不是他们抢劫的乐园。
南下的金军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欺软怕硬的金军并未占到多少便宜,反而碰得头破血流。从此金军不得不吞下两线作战四面受敌的苦果。金军将唯一可能成为他们外援的南宋得罪了。等待金国的只有亡国的下场。
1234年,在宋蒙联军的攻击下,金国也灰飞烟灭了。很多人对南宋联合蒙古进攻金国心存质疑,宋朝为何一再重复当年的错误。北宋曾经联合金国共同进攻辽国,但随着辽国的灭亡,金国将进攻的矛头又对准了北宋,结果,北宋也接着亡国。南宋为何还要联合蒙古。
其实,大可不必为此纠结,南宋君臣并不是看不到联合蒙古灭金的结果,以当时的形势而论,蒙古灭金后就会南下,这几乎是肯定的,大家都能看到这一点,但对南宋来说,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没有的,他们只有联合蒙古一条路。
对南宋而言,联合蒙古虽不是好事,但至少比联合金国要好。金国已经不可救药,联合金国,只会提前得罪蒙古,此时的金国也起不到缓冲的作用。南宋终于单独面对蒙古了。也许蒙古人自己也不会想到,他们与南宋的战争是那么的漫长。
在蒙古人看来,同是骑射立国的西夏、金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南方柔弱的南宋又能抵抗多久?他们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击败这个对手,但这个过程,他们用了四十五年。
宋蒙战争爆发后,南宋与蒙古从四川、京湖到两淮三大战区的数千里战线上全面开战。但令蒙古人也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处处碰壁。除了初期在四川,他们攻入南宋腹地杀掠一番外,在京湖、两淮,他们连门都进不去。蒙古人以为宋人只会吟诗作赋,但他们忽视了南宋的另一面,一个教育发达,讲学之风盛行的南宋,他们比北方的西夏、金国更多的是信念,他们知道为何而战,为保住华夏衣冠。他们有血性、有骨气,更有勇气。
金国、西夏尚未亡国之前,就已经在精神上被蒙古征服,然后才是从实体上被消灭。但南宋从开始到结束,在精神上始终是高傲的,从未被征服,这是南宋与前两者之间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即使全部国土沦陷,也从未屈服。文天祥是最好的典型。南宋能抵抗得最久,抵抗到最后,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南宋的柔弱中透着坚强,后人应该记住的不应仅仅是南宋发达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还有那坚强不屈的信念与抵抗到底的精神。
新闻推荐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中央歌剧院携手四川爱乐乐团来乐演出掠影
观众热烈鼓掌环卫工人观看演出演员在群众中歌唱深入乡镇演出四川爱乐乐团演奏孩子们听得认真伊朗和夏羽献唱《康定情歌》...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