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活态史诗的首次全景展示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涉藏题材的纪录片,在4k高清镜头下,神秘纯净的西藏带给人诸多神往。提到格萨尔,很多纪录片都只是一笔带过,非藏族人只知道这是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不曾了解其中深意。“有人说过,如果你不了解《格萨尔》史诗,你其实根本不了解西藏,或者说你不了解藏族历史、藏族文化。”《格萨尔的英雄草原》总导演、总撰稿李涛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海报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制作的首部全面展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的大型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将于12月29日到31日晚8:30上海纪实频道播出,爱奇艺同步播出。
该片由上海市委宣传部、青海省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青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是上海文化支援青海的又一举措,全片分为三集,讲述被誉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所诞生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渊源,在描绘格萨尔文化版图的同时,向世界呈现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形态、民族信仰、草原文明及格萨尔艺人的传奇故事。
《格萨尔》是藏族民间文艺中的精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将《格萨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涛介绍说,格萨尔是一个很难说清楚、道明白的文化现象,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化繁复为精要,使普通观众对史诗的脉络也能够清晰了解,既有场面的震撼,又有情感上的温暖。“如此全面、综合、系统地对格萨尔史诗进行电视化的描述,还是第一次。”
《格萨尔》史诗已经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仅从篇幅来看,已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是“活态史诗”,它还在不断地生长,这本身就是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如何展示、挖掘,将会是这部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格萨尔王曾出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中,有电影、电视剧,甚至漫画动画片,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希望从文化的角度能够更加准确、丰富的去展现,所以主创团队放弃了目前更流行的再现拍摄方法。“不想用花哨的方式来表现单纯的故事”,而是以纪实镜头“更朴实立体的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纪录片镜头我们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四川博物院馆藏的清代《格萨尔画传》唐卡,总共11幅。它们是目前所知全世界留存下来,最古老的一组格萨尔图像艺术,色彩鲜艳,精美绝伦。法国吉美博物馆是首屈一指的亚洲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自18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品两万余件,其中就包括两幅格萨尔唐卡。巧合的是,这两幅唐卡和四川博物院馆藏的11幅极为相似,只在细微处有些许差别。根据文献记载,1904年,在欧洲的某次拍卖会上,曾有11幅格萨尔唐卡作为拍品出现,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购了其中的两幅,成为西方藏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格萨尔王的雕像
联合总导演刘丽婷表示,“团队一开始就确定要做成全部以格萨尔文化贯穿的片子,围绕格萨尔来布局谋篇,史诗本体的贯穿性是每一集都要考虑的问题,格萨尔王的故事以及《格萨尔》史诗的成因,它对今天藏民族生活的影响,以及它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等信息,都是片子着力呈现的。”
初秋的青海湖畔
对年轻的纪录片团队来说,这是个巨大的考验。导演组数次赴青海进行看景,走访了果洛州的久治县、达日县、甘德县、玛沁县、玛多县,黄南州的尖扎县、泽库县,玉树州的治多县以及西宁等,搜集材料、局部拍摄、寻访民间艺人、拜访专家,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拍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6年的夏季直至2017年的春节前后,纪实频道的五支摄制组先后十数次来到藏区,足迹遍及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雪山、草原、牧区、峡谷、江河等,长时间奔波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青海同行戏称他们是一支“高冷”的团队。
摄制组在暴雪中拍摄
摄制组不仅在藏区拍摄了四季风景、说唱艺人、民俗生活,还在北京等地,采访了大量的格学、藏学、文学、人类学、历史、地理等专家学者,拍摄了众多珍贵的格萨尔史诗文献。
如果说,前期高海拔地区的拍摄,更多的是身体挑战的话,那么后期简直是心灵的磨难。三集片子的内容涉及了藏民族、宗教、历史等问题,弄清楚史诗的内容与脉络,已经耗费了几倍于一般选题的精力,而找到合适的、相匹配的表达就更难。从文稿到剪辑、到配乐,无数次的推敲斟酌与推倒重来。大家这样坚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对得起“第一部关于格萨尔史诗的大型纪录片”这个称号。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并没有什么野心,我们不过是想,怎么能和自己从前做的东西不太一样,而不是如何交差。同时我们也清楚,一部片子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诉求太多,结果会很糟糕。”总导演、总撰稿李涛说。
青海省作协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龙仁青(藏族)说:“这部纪录片上乘精良,将史诗本身、说唱艺人、传承传播都进行了完整呈现,把这个文化现象生动地表述出来了,从解说、画面到音乐,都可以看出创作者的功力与用心,完全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值。”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在深入藏区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格萨尔》史诗。对于这一庞大丰富的文化瑰宝竟然不为藏区之外的人所知,任乃强大为惊异。他认定这是藏族的一部伟大的“诗史”,立志将其介绍给世人。为此,任乃强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翻译整理了历史上第一篇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汉译本,对于格萨尔的研究,也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几乎和任乃强同时,法国藏学家亚历山大·大卫-妮尔在藏区游历的过程中,也了解到格萨尔的故事,并为其所倾倒。她搜集整理了几个《格萨尔》史诗的版本,写成了《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这本书首次系统地把《格萨尔王传》介绍到了西方,并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使格萨尔的影响扩大到国际范围。
拜访法国学者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藏区封闭生活环境的改变,牧民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等,传统的口头传承文化的方式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抢救和保护格萨尔说唱艺人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格萨尔史诗研究者,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保存了一批老艺人的说唱版本并整理成文。
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拍摄了仍活跃在青藏高原上的“游吟诗人”们。从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格萨尔童声合唱团,到“写不完格萨尔故事”的艺人格日尖参,到德尔文史诗村,再到格萨尔马背藏戏团,每一个藏族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萨尔王传》。
在黄河源头,广阔的草原上,千万条细流在草丛中肆意流淌,它们脆弱而自由,时断时续却又生生不息。《格萨尔》史诗正如这些涓涓细流,被高原的庄严、雪山的冷峻磨砺,被虔诚的信仰、质朴的生活浸润,在一代代藏族人的口耳相传中汇聚成奔腾汹涌的大河,穿越一千年历史的烟尘和我们相遇。
有了这样的中国故事,使纪录片有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底气十足,自信满满,但全片的分集与结构、叙事风格上却是从容内敛的。李涛说:“格萨尔无疑是个重量级题材,但创作上却要举重若轻,视觉奇观不等同于文化视野宽阔。老祖宗讲大音希声、五色令人目盲,足以令我们警醒。”
据悉,《格萨尔的英雄草原》还将于近期在青海都市频道播出,爱奇艺同步播出。目前团队已开始进行英语版、藏语版的制作。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李静)12月26日,邱笑秋艺术馆开馆试运行,馆内共收藏邱笑秋等名家书画作品、印鉴、资料等三百余件,其中邱笑秋个人书...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