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巡展 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
《漩涡里》作者:冯骥才更重要的是我下边这句话:
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
我很明白,绘画对于我是一种自我的艺术,文学不是。从这点说,平山郁夫对我的评价是对的——我的画属于一种现代的“文人画”,因为文人画从来就是自我的,没有任何社会性,甚至是遁世的。是不是这就等于承认自己这期间绘画,是对社会的一种逃避?
我的收获则是把绘画重新纳入我的世界中来。我有了迥异于他人的独自的绘画。一度,我惊喜,甚至沉迷于自己的绘画中。
于是,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我的画,让别人认识我。画家和作家不同。作家只要出书就可以了,画家要难得多,一要出画集,二要办画展。只有办画展,人们才能看到原作,看画是必须看原作的。原作上的“生命感”在印刷品上是看不出来的。1990年我出版了自己第一本厚厚的《冯骥才画集》。我从画集获得的社会反响中得到鼓励,开始筹备一个为期两年(1991年-1992年)雄心勃勃的全国巡展计划。每年三个城市。第一年由我所在的城市天津始发,然后是山东济南和上海。第二年是浙江宁波和四川重庆,最后结束于北京的中国美术馆。这就需要我和我的团队背着上百件轴画,东西南北跋山涉水跑上两年。这样一个宏大的计划还真需要靠着一种胆量和信心,因为当时没几个人知道我是画画出身,我很怕自己的绘画在外边遭到冷遇。
在制定这个计划时,我还夹裹着另一个很深切的意图,只有自己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母亲。
1989年是我黑色的一年,10月父亲病逝,母亲痛楚难熬。我想了各种办法,比如给母亲的房舍重新装修,想以此改变母亲习惯了的环境,阻断她对往事的联想,但不管怎么做,还是无法化解母亲的痛苦。1990年春天,我的画册出版不久,我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八十幅作品,全部是新作。不少国内外各界朋友赶来祝贺,我邀母亲参加开幕式。在那热烘烘的场面上,母亲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使我心里更暗暗决定,全国巡展中要刻意在两个城市为母亲安排“特别节目”。这两个城市,一是母亲的故乡山东。母亲生在济宁,青少年时在济南生活过一段时间。1936年随父母移居到天津,再也没有回去过。一是父亲的故乡宁波。父亲童年时便随爷爷来到天津,此后也再没有回过老家。
新闻推荐
■毕节12月26日,中国石化织金60万吨/年聚烯烃项目现场推进会在贵州毕节市织金县召开。该项目是毕节试验区重要脱贫攻坚项...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