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时间都去哪儿了》 温情脉脉的感动

成都日报 2018-11-19 01:59 大字

王铮亮图片由少城时代提供

有这样一首歌,歌词质朴无华,旋律也并不绚丽,却能让在外潜逃的罪犯悔悟自首,也让无数在外打拼的游子“常回家看看”,这就是王铮亮演唱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从2010年作为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的片尾曲初次受到关注,到2013年被冯小刚导演相中成为电影《私人定制》中的插曲登上了大银幕,再到2014年的马年春晚由原唱王铮亮自弹自唱的演绎配上网民大萌子和她父亲的30年合影,《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步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不仅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单曲,更是引发了全民对于时间、家人乃至亲情的热烈探讨。

歌曲的演唱者王铮亮因参加选秀“快乐男声”而出道,虽然不是学习声乐演唱专业出身,但是从小学习手风琴同时也是四川音乐学院教师的他在音乐上面的功底和造诣都不容小觑。据王铮亮回忆,在录制《时间都去哪儿了》时他极力压制自己的情绪,待完成录制后才发现录音室的其他工作人员都听哭了。而春晚的歌曲编曲版本为了增加歌曲的感染力,将原版由钢琴和弦乐为主的伴奏更改成为钢琴、弦乐加上管弦乐、低音鼓,使编曲呈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三个层次,也令歌曲的“催泪”力道更上一层楼。

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董冬冬和陈曦夫妇,作为已经合作过70多首歌的老搭档,他们之间的默契自不待言。《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本是为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而作的主题曲,当董冬冬、晨曦收到剧组的写歌邀请时很快决定,要写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就在这时,恰逢陈曦的母亲60大寿,看着母亲脸上岁月的痕迹,联想自身的经历,陈曦有感而发,歌词如行云流水般写下,之后也没有修改过一次,随后,董冬冬很快根据歌词谱好了曲,歌曲经录制之后得到了剧组的一致好评。

歌词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纵观全篇,“小脚丫”“肉嘟嘟”“小嘴巴”等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表达占大多数。也正是如此,听惯了经过精心包装修饰的歌词的听众在听到如此朴实的语言时才能瞬间被打动。陈曦用隐喻的手法,将岁月的流逝藏在“老树长新芽”和“枯木又开花”中,将父母对子女没有说出口的深情藏在“小脚丫”和“小嘴巴”中,将对生活和亲情的渴望藏在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追问中;她用对日常琐碎生活的描述,让听众的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产生联想,引发大家对家庭、对亲情的思考。此外,歌词遵循了七言一句的规整句式,主歌部分以“a”为韵脚,副歌部分以“了”为韵脚的句子加上“柴米油盐半辈子”,一曲结束,让人惊觉一不小心“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歌曲的旋律先以d小调定下了整首歌稍显哀伤的基调。在歌曲的主歌部分采用对比的形式,每个乐句的前半部分突出6—1—3小三和弦的主音,后半部分突出1—3—5大三和弦的主音,这样一明一暗的对比使每个乐句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而到了副歌部分,为了使歌曲的情绪更加鲜明,董冬冬摒弃了大三和弦,完全采用以小三和弦转位3—6—1为主线的创作方式,在每次“时间都去哪儿了”主题响起时,辅以3到1的小六度大跳,使歌曲在忧伤氛围中又增加了内在的情绪张力。此外,董冬冬还充分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合头”和“变尾”的创作手法:将歌曲的主歌和副歌一分为二,就会发现,这两部分都是以同样的旋律开始,不同旋律结束,这样的设计使整首歌曲渲染上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

近年来,似乎歌唱爱情的热门歌曲不胜枚举,但歌颂亲情的歌曲却较少,或许是相较于爱情的轰轰烈烈,亲情的润物细无声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出现恰似突然打的一个响指,它提醒着父母、家人的可贵,让那些忙于工作、追逐梦想的都市现代人能够适时停下脚步,关心一下身边的亲人,我想,这样能够带给人思考的好歌值得大家聆听。

新闻推荐

大熊猫迎来了又一个雪季

11月12日,大熊猫佑佑在户外活动,享用美味。当日,一场明显的降雪过后,在黑龙江生活的大熊猫思嘉和佑佑,迎来了又一个...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