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川剧海纳百川

华西都市报 2018-10-23 04:02 大字

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

高腔 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所谓“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它以帮打唱为一体。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昆腔 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如今已渐衰微。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了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或唱句,插入其他声腔中演唱,形成了川昆独具姿色的艺术风格。

胡琴 胡琴是二黄与西皮腔的统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胡琴腔约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了。二黄正调善于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西皮腔与二黄腔的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

弹戏 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它源自陕西的秦腔,属梆子系统,因此又有“川梆子”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它同四川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衍变,无论曲调、唱法还是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灯调 灯戏在川剧中颇有特色,它源于四川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可以说是古代川蜀传统灯会的产物。所演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体现了当地浓烈的生活气息。灯戏声腔的特点是:乐曲短小,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旋律明快,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风味。灯调声腔主要由“胖筒筒”、发间小曲和“神歌腔”组成。灯戏伴奏的“胖筒筒”,是一种比二胡杆粗、筒身大、声音略带“嗡”声的琴。

新闻推荐

四川诞生首单!由机器人将快递配送到客户手中

这是四川省第一单由机器人将快递直接配送到客户手中的案例。今后,这个机器人将穿梭在该校园的道路间,根据当前位置及周围环...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