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术名家及史料展开展 传承学术精神
10月15日,作为复旦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系列活动之一,复旦学术名家学术史料捐赠仪式在图书馆举行。“大学·大师——复旦学术名家及史料展”同日开展,卿云书房及望道书屋启用。
在这个展览上,师生们不仅可以看到漆琪生、陈子展、谭其骧、顾翼东、胡曲园等名家的手稿,还可以看到一批学人交往的私人信件,如苏步青写给漆琪生的信、朱东润写给陈子展的信、陈子展写给授业恩师的信等。
苏步青写给漆琪生的信。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摄
史料展讲述学科传承故事
“大学·大师——复旦学术名家及史料展”覆盖了复旦大学文、理、医各个学科,主要包括31名荣获“上海社科大师”的复旦学者介绍及其著作,复旦学术名家的手稿、论文、交往资料和生活资料,以及复旦大学数学、历史地理学、医学三个学科的学术传承故事等内容。
一个研究领域从开创到发扬光大,离不开几代人的学术积淀与传承。三个学科的学术传承故事尤为引人注目。“接力”部分,讲述苏步青、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陈恕行等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六位学者,师道传承,接力前行,缔造了三代六院士的传奇;
“薪尽火传”部分,讲述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中国移民史研究的开创者谭其骧和他的学生葛剑雄、吴松弟,以及后辈学人安介生、葛庆华、王卫东、路伟东等,共同努力,为中国移民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薪火巨著”部分,讲述林兆耆、戴自英、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等上医人编撰的历版《实用内科学》,自首版66年来,共修订至15版,累计印刷63次,发行180多万套,成为了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版次最多,印数巨大、传承最久的大型临床医学专著。这本历版均由(复旦)上医人参编《实用内科学》被誉为“中国的希氏(Cecil)内科学”。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复旦大学出了很多名教授,可谓大师云集。这些大师当时的手稿、著作、用过的东西,到今天都成为精神的象征。这些大师故去了,今天很多年轻学子没有见过他们,只是听到名字或者看到照片。所以我想集成一起,让这些大师的作品、手稿成为活生生的精神体现,让前来参展的同学理解——我们复旦大学是怎么走过来的,所谓复旦精神与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这本历版均由(复旦)上医人参编《实用内科学》被誉为“中国的希氏(Cecil)内科学”。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捐赠后人:愿后人学习先贤的精神
“作为子女,我们珍藏多年的父母的东西,以前是在怀念他们的时候拿出来翻阅以追思那段共同度过的时光,而今天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了。”
漆琪生之子漆光琦是捐赠人代表。他发言前特意开了录音笔:“我想录给我女儿听,爸爸是怎么评价爷爷的。”
他说道,捐赠的手稿常把他带回父亲灯下写作时的日子。“父亲没有退休年限,他也没有暑假和寒假的概念。对他来说,到学校去就是教书,回到家就是写书。曾经有一位听过他课的人和我说,你父亲学识很渊博,但听他的课很吃力,因为听不懂他的话。这也难怪,父亲是四川人,不会说普通话。不过没关系,现在能看到他写的、改了一遍又一遍的《资本论》手稿和笔记了。”
“我们的老教授们在学术领域中所从事的学科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对事业孜孜以求和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漆光琦感慨,父亲晚年由于健康原因很少回校和老朋友相聚,“今天这些老复旦人的大作在这里汇集,我想也应该是我们的父辈们的又一次学术聚会吧!”
此外,陈子展亲属、吴文祺亲属、吴定良亲属、胡曲园亲属向复旦大学图书馆捐赠了各位学术名家生前的学术史料。
这些大师当时的手稿、著作、用过的东西,到今天都成为精神的象征。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摄
卿云书房及望道书屋也正式启用。据悉,卿云书房的“卿云”二字与复旦大学的“复旦”同出于《尚书大传》,这一空间主要用于陈列复旦人的著作,并承担其他展陈功能。
望道书屋位于卿云书房一隅,陈设有望道老校长生前所用八组书橱,并将集中陈列先后几次捐赠给图书馆的近三千册老校长藏书。
陈望道之子陈振新说:“父亲生前说自己一生没有其他东西,就是书。所以我们遵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的书连同书柜都捐赠给复旦大学。我希望我们复旦图书馆可以让这些东西发挥作用,让后人学习先贤的精神。”
望道书屋位于卿云书房一隅。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新闻推荐
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虽然蕴含的历史文化深厚,艺术语言精妙,思想深邃,情感深透,但多数人也只能浅尝辄止,并未真正领...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