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新技术量身修复“缺损骨” 四川大学师生让“畸形骨”不再异常

四川日报 2018-10-09 06:4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寰

一名幼儿因颅骨受伤而导致缺损,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用一块金属代替缺失的颅骨,这样导致的最大问题是,金属无法与幼儿成长发育的颅骨相匹配;而且金属具有导热性,幼儿不能在阳光下直射。而如果给缺损部位填充一块“活性材料”,就相当于给了幼儿“原装颅骨”,这种有生命的活性材料被称为“骨诱导技术”,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十分成熟。若对所缺损部位进行3D“个性化精准设计”,则相当于“骨诱导”的“升级版”。近日,四川大学学生的“未来骨芯 智能骨缺损可降解修复专家”在四川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随后他们还将征战全国大赛。

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联合软件学院、临床医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和商学院的同学们,在“骨诱导”的技术基础上,通过3D实现缺损部位的个性化。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用金属假体或者PEEK(聚醚醚酮),但这两种材料都存在弊端,都不能被人体本身所吸收,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材料可能出现变形,特别是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材料会出现不匹配的状况。

四川大学学生的这项发明,是对缺损部位进行CT扫描,将数据传输至电脑,画出与缺损部位一模一样的模型,然后进行骨诱导人工骨的3D打印,最终实现完整的骨再生,这就实现了“原装出品”,比如对先天性颌骨畸形、因肿瘤切除的四肢干骨缺损或因事故创伤导致的颅骨缺损患者来说,通过3D打印技术对缺损部位进行精准设计,无缝填补,患者在外形上与常人无异。

据团队指导老师朱向东介绍,这项技术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性能和外形实现双匹配,团队师生前后花了5年时间进行实验。通过上万次的建模,最终实现了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设计治疗方案。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临床前评价阶段,预计到2020年可进入临床使用。

新闻推荐

川菜如何走向国际?周六川菜大师带你《回望炊烟》

本报讯(记者李雪艳)“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等川菜名菜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更已经走出国门,名扬国际的川菜是如何...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