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科普园地·紫外线与防晒

安徽日报 2018-09-11 10:17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张金平

太阳光谱很宽,它包含大量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可见光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红外线约占42%,紫外区只占不到8%。

紫外线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均有一定的光谱特点,即作用效果的大小、性质与波长有关。1932年,第二届国际理疗和光生物学大会将紫外线光谱划分为三个波段:长波段(UV-A)400-320纳米、中波段(UV-B)320-275纳米、短波段(UV-C)275-180纳米。长波段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6%,它不受大气臭氧含量的影响,对人类皮肤的晒黑(主要是色素沉着)有一定的作用,无更多的生物活性;中波段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1.5%,它受大气臭氧含量的影响显著,其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波长,可对人类皮肤引发明显的红斑效应,使人的皮肤变红、灼伤,甚至引发皮肤癌,还可使人免疫力下降、诱发白内障等;短波段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0.5%,它在大气的上层就已被臭氧吸收殆尽,无法到达地面,但其生物活性极强。

紫外线并非夏季的阳光所独有,而是每天都存在,只不过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紫外线的量逐渐增加。数据显示,一年中,3-4月紫外线已达盛夏的90%,5-8月为全年度紫外线量的高峰期。即使在冬季,紫外线的量也有夏季的三成多。

影响到达地表太阳紫外辐射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太阳高度、地理纬度、天空云量、海拔高度、平流层臭氧、大气气溶胶、地面植被状况等。大体而言,我国紫外线辐射的分布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高原高、平原低”的特征,在北纬30°附近的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在海拔越高的地区,大气层相对越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相对越多,所以“高原红”常常成为这里人们的特征。同时,紫外线强度也随季节、纬度发生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低纬度高,高纬度低,但东部地区的纬度差别较小。

紫外线强,预示着太阳对地面的辐射增强,气温当然就升高。不过,紫外线强度与气温高低并不完全成正比,“热”和“晒”是有区别的,我们被太阳晒会感到热,是由于红外线而非紫外线。

此外,气温不高但紫外线强度较强的情形也是存在的,例如,当干冷空气入侵使天气转晴时,冷空气带来的降温与太阳辐射增温相抵消。这时,气温虽不高,但紫外线强度却很强,防晒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一天之中,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紫外线也开始了它的旅程。它日复一日,紫外线的种类与波长始终不变,发生改变的只是光的强度。

清晨的紫外线非常柔和,且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所以空气总是显得格外清新洁净。

上午10时至正午12时的阳光最为“凶悍”。此时,太阳光渐渐垂直照射地面,大气和地面开始大量吸收热量。紫外线也轻而易举地侵入人们的皮肤组织,它能激活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使肤色变深;它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水肿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作用于眼部时,则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甚至可能诱发白内障。

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分别是上午9时和下午2-3时而并非正午,因为9时的空气比较干净,太阳光穿过大气的距离也较短,因而紫外线最强。 9时过后大气内会有尘土和水汽,这都会削弱紫外线,地面一边吸收太阳热量,一边还要向外放出热量,虽然正午的太阳光非常强烈,但地面热量仍在积蓄。直到下午2-3时,地面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才达到平衡,此时的地面温度最高,紫外线也最强。户外紫外线处于人体过量状态,可使皮肤的前原纤维分解和弹性纤维变性,使皮肤的韧性和弹性降低,皱纹加深。因此,人们此时段外出要穿深色长袖衣,打遮阳伞,戴宽边帽,注意避免过度暴晒,最好在面部和四肢等暴露部位擦防晒水或霜,以对抗紫外线的侵袭。

下午5时以后,紫外线开始衰减并逐渐消失,此时人们仍会感到热,却不再感到晒,因为这时主导地面温度的已换成了红外线。

新闻推荐

牛肉干被检出猪肉成分 网购低价食品存诸多安全隐患

(资料图片)牛肉干不含“牛肉”成分不少用户受益于互联网的便利,从淘宝、拼多多等购买各类价格极低的食品,可亦往往忽视了这种...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