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农业不能产业化 农民就难持续增收

宜宾日报 2018-09-01 01:08 大字

□邱 柏

近年来,四川多地水果产业进入丰产期,让人遗憾的是,果农却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境地。由于水果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可复制度高,较2015年之前,2015年之后水果种植跟风严重,葡萄、西瓜、柑橘、枇杷、草莓、李子等水果的种植面积快速扩大。除了价格断崖式下跌,很多水果甚至面临严重滞销。

据统计,四川省有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554户(截至2018年7月16日),其中2015年之后成立214户,占38.63%,宜宾市为54户,而2015年之后成立的有20户,占37.03%;四川有柑橘农民专业合作社448户,2015年之后成立358户,占79.91%,宜宾市为35户;四川有枇杷农民专业合作社283户,其中2015年之后成立123户,占43.46%,宜宾市为44户,2015年之后成立30户,占68.18%;四川有李子农民专业合作社382户,其中2015年之后成立226户,占59.16%,宜宾市为60户;而四川112户草莓农民专业合作社,均是2015年之后成立的。

很显然,前几年红极一时的水果产业让一部分果农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民就“见样学样”,将种植果树作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一现象还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特别是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发展水果产业,几乎成为一些地方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工作重点。越来越多种粮食的土地被种上了果树,由于绝大多数地方只做了“种”的功课,没有“撰写”精深加工的文章,导致产业化严重不足,产业链短,水果市场供过于求。

尽管果酒、水果罐头等精深加工产业大有市场,可由于食品加工审批严格,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车间很难获得批准。而各地的水果种植总体还呈现过于分散的局面,招商引资大企业非常困难,一个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小企业,对地方的“政绩”统计也没有大的贡献和意义,因此对于小企业地方政府没有招引的热情,也不愿意去扶持发展。这就陷入了小企业来不了,大企业不会来的“两难”局面。

不管是基于精准脱贫的需要,还是农民发展增收产业的需要,种植果树都是农民最好最优的选择。特别是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山多平原少,成片种植非常困难,靠农民自身走出一条全产业链的道路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产业链支撑,水果一旦滞销,往往果农又会砍树挖根,回到原来的贫穷状态。

实际上,水果滞销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级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很清楚这一问题。为什么始终没有解决呢?笔者认为,这体现出决策层只知道现象,却没有掌握真实的数据、全面的情况,不了解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和乡与乡的差异,没有综合研判食品安全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等现实情况,最终肯定是无法对症下药的。这么多年,水果滞销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今,早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最真实的情况不是没有数据支撑,而是很多数据都在各级各部门那里睡大觉;最适合的市场不是无法预判,而是缺乏虔诚的数据比对和研究,很多工作还停留在面上,停留在“我认为应该怎么干”的经验主义和“我认为必须怎么干”的官僚主义上。这一点值得深刻反思。

新闻推荐

民国文人的饭量

□成健在人们心目中,文人往往是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一日三餐也吃不了多少。不过这只是一种臆断,比如说民国时期的一些...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