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与 狮 同 行 ——东非草原上的中国追梦人

芜湖日报 2018-08-25 01:07 大字

新华社内罗毕8月24日电 7月的一个清晨,天空渐露曙光,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奥肯耶保护区,几只角马正在金合欢树旁悠闲吃草。同往常一样,三名巡逻员从营地乘车一路向西,前往保护区边界察看。

“嘘,‘星巴\’,有狮子!”视力惊人的马赛族巡逻员莱里翁卡一眼就“定位”到几公里外的目标。巡逻车朝着奥苏普凯河右岸方向快速驶去,只见一只母狮带着两只大约一岁的幼崽躺在草丛中。母狮肚子扁平,显然很久没有进食了。

“母狮尾部受伤严重,会影响它在奔跑时保持平衡,从而造成捕猎困难。”神情严肃的“星巴”用相机拍下母狮受伤部位后,马上用手机联络保护区的兽医尽快赶到现场。

这位被保护区其他巡逻员们称作“星巴”的巡逻员是一名中国人,本名卓强。2010年,37岁的他毅然辞去公务员工作,只身来到东非草原,投身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你为什么要去非洲保护狮子,而不在中国做野生动物保护?”这是卓强常被问到的问题。“因为我最喜欢的动物是非洲狮,只有非洲才有,况且它们也没有护照,没有国籍。”卓强在母校四川大学作演讲时曾这样幽默地回答。“保护这个物种免于灭绝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初到非洲,卓强很难融入以欧美和当地白人为主的野生动物保护圈,但他并未丧失动力,而是从与当地游牧民族马赛人建立关系开始,一步步努力融入——他居住在马赛人的村落,跟他们一起在草原上踢足球,共同执行巡逻任务,闲暇时还教马赛人中文。日久天长,卓强与当地部落和政府都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逐渐开创起自己的野生保护项目。

2011年,卓强正式创立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在非洲发起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目前,该基金会已与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东非野保协会、拯救大象组织等机构成为合作伙伴,其主要工作是阻止非法放牧、修建防狮围栏、减少人兽冲突,为当地人提供帮助并同他们一起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卓强说,此前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修建国家公园,盈利归政府所有;另一种是欧美的大学和机构派出研究人员进行动物行为研究,之后就此撰写报告。“这两种模式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一定助益,但都有一个致命缺陷,即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周围生活的当地人无法直接、可持续地受益。”

“实际上,掌握野生动物命运的人正是这些当地人。”卓强表示,人口过度增长,加上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张,挤压了狮子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当狮子袭击了马赛人赖以生存的牛群,马赛人就对狮子进行报复性捕杀。

卓强认为,野生动物保护的源头和核心工作就是减少“人兽冲突”。就此,他开始尝试与当地人共建野生动物主题生态旅游区,将生态旅游业创造的收入分配给当初把土地拿出来建设保护区的人,同时给当地人提供保护区巡逻员等工作机会。

“当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过度放牧和盗猎时,马赛人成了野生动物最积极的守护者。”卓强说。

就这样,卓强和伙伴们慢慢摸索出一套“社区野生动物保护”的新模式,有效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以奥肯耶保护区为例,其面积从37平方公里增加到73平方公里,非洲狮数量已从12只增长到30只,大象、猎豹、花豹、斑鬣狗、斑马、角马、长颈鹿、羚羊等野生动物数量也都翻了番。

奥肯耶保护区首席管理员西蒙·恩科托伊说:“‘星巴\’的努力让当地马赛人意识到,只有保护好野生动物,保护好生态环境,才会有游客到来,旅游业才会发展,政府和老百姓才能从中持续受益。”

“星巴”终于赢得当地人的认可和尊重。2015年,在卓强42岁生日时,马赛族奥肯耶部落组织了盛大的传统仪式,载歌载舞为他庆祝,并正式邀请他加入部落,授予他“荣誉酋长”称号。

“我人生中第一个梦想,就是来到非洲和狮子生活在一起,这个梦想已经实现。”卓强说。如今,他还要把第二个梦想化为现实,这就是到非洲其他国家,推广这种“社区野生动物保护”模式。同时,他还想借鉴在非洲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在斯瓦希里语中,“星巴”就是“狮子”之意。卓强希望这个名字激励自己走下去,将保护非洲狮作为毕生事业。

“我的余生恐怕都要和非洲草原交织在一起。”卓强说,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进非洲、了解非洲、爱上非洲,与非洲朋友携起手来,为保护当地传统文化、自然环境等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新华社记者 金正

新闻推荐

追忆“票证”时代

□黄莺儿搬家整理杂物,翻出一些旧东西,看着手上一斤两斤的粮票,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因为市场商品供应...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