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肺移植 男子摆脱24小时吸氧 省医院首例肺移植患者康复出院,此前全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省医院首例肺移植患者康复出院,此前全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8月13日,曾以为再无生机的患者吕某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了肺移植手术,经过医护人员51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闯过一道道难关,顺利出院,开启新的人生。据了解,这是省医院取得肺移植资质后的首例患者。
吕某是一名58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终末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0多年的病痛,把一个英俊幽默、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青壮年折磨得骨瘦如柴、连吃饭穿衣都不能自理,全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6月23日,四川省人民医院肺移植多学科团队为吕某做了肺移植手术,术后3天,吕某就可以不再依赖吸氧,呼吸空气就可以了。经过50天住院恢复,8月13日吕某出院回家。离开医院时,吕某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他的家属看着他的巨大变化,开心地落泪。
多学科团队合作
6小时完成双肺移植
2017年,家人开始考虑为吕某做肺移植的事,登记肺移植后等了1年后才做成肺移植。据四川省人民医院肺移植病房副主任郭璐介绍,肺移植手术是比较难的大器官移植手术。因为肺是一个开放性器官感染风险高,同时,肺也是一个很大的免疫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的排异反应重。因此,对医护团队的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造成手术失败。
6月23日,省医院肺移植多学科团队通过6个小时的协作,为吕某成功完成了双肺移植手术,术后第3天便成功脱离呼吸机和拔管。虽然术后出现了耐药细菌、真菌和结核菌混合感染、心肾功能受损、排异反应等并发症,但经过多学科团队50天的照顾,吕某转危为安,在8月13日顺利出院。
患病10余年
近3年24小时靠吸氧维持生命
吕某是家里五姐弟中最小的弟弟,年轻时身体很好。10多年前,吕某被确诊为慢阻肺,从此之后,病情不断加重。从一年住一次院,到后来一年住两次院,再到每3个月就要进一次医院。最近3年,吕某必须24小时持续吸氧才能维持生命。
吕某妻子辞职在家照顾,家里除了氧气罐还有呼吸机、制氧机,都是用来保证吕某能够24小时吸氧。大罐的氧气,每两天就需要一罐,吕某2个60多岁的哥哥每隔两天就要为弟弟送一次氧。两个姐姐也是轮流为照顾弟弟出力。
病情加重后的吕某生活不能自理,连说话都很费力,原本150多斤的体重被折磨得还有100斤左右了。鼻子上成天插着氧气管,连嗅觉都没有了。行走也成了问题,即便是从卧室走到厕所,也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肺移植门诊
帮助肺移植病人抓住移植时机
2018年7月,省医院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设立了呼衰中心及肺移植病房,为肺移植的受体筛选、术后管理提供专门的医疗场所。医疗组成员保证24小时手机畅通,能随时处理移植病人的医疗状况。
同时,为了方便患者就医,省医院还开设了肺移植门诊,筛选潜在肺移植受体,建立患者档案、患者术后定期复诊制度,对移植后患者终身随访。据介绍,肺移植的时机很重要,早做晚做都不行,因此,医生的提前筛选和评估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需要肺移植的病人抓住最佳移植时机。郭璐告诉天府早报记者,一般来说,肺移植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80%,因此,肺移植对患者来说,可以延长寿命和极大的改善生活质量。
链接>>>哪些疾病会影响我们的肺并最终需要肺移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或肺气肿●肺纤维化●肺结节病●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肺动脉高压●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症●职业性肺病(矽肺或者尘肺)●其他罕见疾病或情况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害的也有可能考虑移植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随着众多一二线城市土地流拍数量增多,8月以来,多个城市加快了供地节奏。8月10日,北京市挂牌出让三宗地块,地块...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