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网银行如何让欺诈现形
一年有效阻断60万次风险欺诈攻击
□本报记者卢薇
四川新网银行是全国仅有的3家互联网银行之一,截至2018年6月底,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000万笔,金额超过800亿元,作为一家纯线上作业的银行,取得了“欺诈零损失”的成绩。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这家互联网银行探秘。
用高科技手段甄别真实用户
去年一年,四川新网银行就有效阻断了60万次风险欺诈攻击,他们是如何识别真实客户的?“这得益于我们独家研发的‘黑科技\’——智能风控系统。”新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滴、滴、滴……”8月7日,四川新网银行的风险监测系统报警。工程师迅速进行察看和甄别,利用生物探针技术,判定这是一起虚假的申贷请求,“当真实用户拿着手机的时候,手机的陀螺仪会显示常人操作时的正常抖动,模拟器是无法做到的。”四川新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新网银行有一个超过50人的智能风控团队。该团队中一位花名叫“鲁班”的工程师揭开了反欺诈战役的“面纱”:“几乎所有金融风险都是用户在各种使用场景中产生的。我们会根据不同场景提炼不同的风险,再根据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另一位花名“项少龙”的工程师进一步介绍,智能风控系统将设备指纹、生物探针等技术组合在一起,形成反欺诈技术体系,对用户进行判断。比如设备指纹,作为四川新网银行申请的一项技术专利,它可以标记与欺诈有关的手机,记录设备行为数据。“通过这些高科技‘武器\’,银行可以快速判断网络另一端是否是真实设备发出的网络请求、是否是真实存在的人进行的操作、是否是真实的意愿表达借贷诉求。”“项少龙”说。
大数据审核,几秒钟完成审批
近日,达州一位从事商贸的小微企业主黄凌,只通过上传身份证和拍个人照片就提起了贷款申请,仅仅过了几分钟,5万元贷款到账了。
“我们主要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核实其身份,并通过大数据审核个人的信用信息,几秒钟就可实现审批。”四川新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对该银行而言,智能风控是其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的手段,目标正是服务小微群体,打破“融资难、融资贵”痼疾。
在传统银行申请一笔贷款,客户一般需要提交户籍证明、婚姻证明等多项纸质证明材料来“自证信用”,并等待数个工作日才能获得贷款。但四川新网银行在用户授权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即可毫秒级地完成用户身份识别和实时信用评估,精准刻画用户画像。用户坐在家里即可用手机在线申请,获得授信服务。这个过程中,“让数据跑腿”代替了“让用户跑腿”。
“一个传统的银行网点,一天最多办理几百笔业务,而我们单日批核贷款最高达到33万笔。目前平均每笔信贷审批时长40秒,最快7秒即可完成一笔信贷审批。”“鲁班”介绍。
新闻推荐
本报讯(颜斯睿记者朱雪黎)8月7日,由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四川品牌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以“弘扬企...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