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文字与乡愁互为露水养着对方

华西都市报 2018-07-29 04:21 大字

凡用心投入过,一个人的经历终究是不会被辜负的。上世纪60年代,还是少年的马平,在川北乡下,躺在院坝里,仰望着星空,感受自然生活的润泽。乡村生活给他的滋养,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结出一个个文学果实。马平推出的散文集《我的语文》深受业界和读者好评。马平说,家乡有一句老话,“一苗草有一颗露水养。”他有点拿不准,是他的文字养着乡愁,还是乡愁养着他的文字,“或许,它们互为露水,养着对方。”

庄重、天真、悲悯

书写内容相般配的字词句川北乡村的自然风物、人文地理和经济社会,林泉和道路,鸡鸣和犬吠,月色和霞光,都成了他的叙事不可或缺的背景。与追求梦幻的、意识流的写法不同,马平在《我的语文》中的写作,不凌空蹈虚,也没有过多矫饰,而是表现出掏心挖肺的赤诚:他让自己的记忆,匍匐在往昔的深处,挖掘出最细小的事物,捕捉最寻常的细节,绘就了一幅幅上世纪70年代川北乡村的自然风物和人情地理画卷。

马平的文风朴实,并不意味着缺乏诗意。书中,诗意的词句随处可见,“空气中飘浮着哀乐的颗粒”,比如“雪白的面粉会为她照亮黑夜”,比如“一团小火笑起来”。诗意的意象是对现实的反复提纯,达到一种更高级的真实。对于自己的写作,马平也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他挑拣了三个简单的词进行描述:“庄重、天真、悲悯。我必须去落实与我书写的内容相般配的字词句。这时候的我好像一个媒人,心里只有‘门当户对\’这一个顽固的标准。我希望我写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进得了文学这一道门。”

老家已经成了我创作乡土文学的验证码如今,马平的父亲已经辞世,母亲还在乡下老家。虽然从家乡获得文气滋养灵泉,但他说,与其说,家乡是自己的一台艺术灵感发动机,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杆秤,我愿意把与乡村有关的都让它称一称。比如,有人说,四川人不会把父亲叫爹吧?我说,怎么不会,我老家就叫。什么灵感冒出来,我都会搬出老家来比一比、量一量,老家已经成了我创作乡土文学的验证码。”

生活在城市,马平在高楼上看着窗外,往往会想起老家的悬崖。暴雨扑向高窗的时候,他会想起从悬崖呼啸而下的山洪。他也常常站在窗前看成都的日出,他知道,那不是地平线上的日出。在《放牛场》里,他写了自己逼着牛和我一起看日出的情景,“那时是鲜红的太阳晃出了我的泪花,现在却是悠远的记忆让我蓄起了泪水。”擦干泪水,马平依然看不清,自己是如何从那一场日出下面走到这一场日出对面来的。“我只有用文字细细铺设,或许能够拉起一条小路,独自还乡。”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今年四川大学生应征入伍有哪些优惠政策?了解一下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吴浩杨琴)大学生士兵能享受什么优待?服完兵役后还能不能继续读书?今年四川的征兵工作,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征兵...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