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焊工到技艺娴熟、经验丰富的焊接“女强人” 与弧光相伴30年
1970年,邹丽萍出生于四川内江百合的一个农村。1988年,女承父业成为了一名电焊工。30年来,在中建钢构钻研焊接技术的邹丽萍,因为技术出众,她和另外三位女同事被工友们誉为“四朵金花”。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焊工
进入公司后,邹丽萍选择电焊这一技术工种,后被分配到管道班学习焊接水管。看到同一时期进来的男同事都已经掌握了焊接水管的方法,邹丽萍急在心里。每天中午,大家午休时,邹丽萍就翻看着自己的学习笔记,揣摩焊接操作要点;下班后,又寻来废管一遍遍练习。一有机会,就黏在老师傅后面问问题,学手艺。
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排查,邹丽萍把水管漏水的原因锁定在了电流大小和焊接角度上,经过上百次的调整,焊接的质量终于能够满足隔水的要求。
1992年,邹丽萍被选派到湖北荆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培训,培训完成以后,将会选拔一批优秀的学员,参与到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项目的建设中去。
为了能够参与亚洲第一高楼的建设,培训班的学员们都铆足了劲头去学习。那段时间,邹丽萍玩命似地学习理论和实操技能。眼睛被弧光刺伤、皮肤被烤得一片片掉皮、衣服被烧成“洞洞服”……“放弃的念头时不时敲打着我,可是一想到身为技术工人,没有技术又哪来的底气,每天清晨又扛着5公斤重的焊枪奔着现场去。”最终邹丽萍成功掌握了焊接单面焊双面成型、探伤一级焊缝等较为复杂的焊接技术,如愿被分配到深圳地王大厦项目担任电焊工。
渐露锋芒的焊接女强人
“四朵金花”的称号就是在地王大厦时期开始传起来的。深圳地王大厦是当时亚洲最高的钢结构大楼,总高度达到383.95米。组成大厦主体结构的13280根钢构件的焊接工作,全部由包括邹丽萍在内20多名焊工完成。
“完成地下室钢构件焊接之后,我们的工作面就转移到了地面,那时候地王大厦高度只有十几米,但没见过高楼的我站在上面已经感觉到手脚发怵了。”邹丽萍回忆道。后来,地王大厦越建越高,但运送工人的双笼电梯只能到达66层的283米高处,再往上近百米的高度就只能依靠一条宽30多公分的临时铁梯了。她每天都需要小心翼翼地爬过这条狭窄的铁梯,等到达自己工作面的时候,身上的衣服早就已经湿透了。
邹丽萍说,焊接工作还需要克服高温烫伤的考验,为了避免进风导致焊接出现气孔,焊接前都需要先用厚布围成一个小工作间,然后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面进行施工,焊接面温度很高,而且常常火花四溅,很容易就会出现烫伤的情况,“这弧光,对我们的意志力是一种磨练。”
凭借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邹丽萍作为焊工代表多次在日本监理方组织的晨会上获得点名表扬,成为了项目当时有名的“女强人”。
敢于探索的先进班组
电焊是一门干到老、学到老的技术。为了满足在不同条件下的焊接要求,常常需要整个班组的人不断去摸索新的焊接技术。
在深圳地王大厦项目工作期间,因为工期比较紧,依靠传统的手工焊接没有办法满足工期要求,而当时刚刚从日本学回来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当时国内只存在平焊和横焊两种焊法,但仅凭这两种焊法又无法满足苛刻的工作面要求。
邹丽萍主动找到班长说:“手工焊可以实现平焊、横焊、立焊、仰焊,二氧化碳焊接为什么不行?”于是,整个班组一有时间就收集废料,重复不断地探索和试验,反复调整焊接电流、电压、操作角度。最终,成功突破二氧化碳仰焊和立焊工艺,并实现了构件外观和探伤检验达标的目标。通过用二氧化碳焊接代替手工焊接的方式,焊接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为项目履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近30年的焊接生涯中,邹丽萍曾多次获评企业三八红旗手以及优秀女职工等荣誉称号,而更让她自豪的是,自己参建的一个个工程都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地标建筑。丰富的项目经历让她从一名普通的焊接女工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熟、经验老到的焊接“老前辈”,很多年轻一辈的焊接工人在她的指导下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焊工。
新闻推荐
四川眉山警方破获特大网络传销案涉案金额102亿元央广网王梅图新华社成都7月25日电,记者25日从四川眉山市公安局获悉,由四川...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