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17国艺术精英“头脑风暴”:“传统”勿惧“现代”的挑战

四川日报 2018-06-12 07:07 大字

分组讨论现场,嘉宾各抒己见。 张金智摄

6月11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了以“面对传统,各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问题、困惑、挑战及应对手段”为主题的首场分组讨论。来自17国的嘉宾围绕主题,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儿童剧5个小组各抒己见,共话“传统”的现代转化。

□本报记者余如波文莎

当代社会中的“传统”:有喜有忧

“1240年立陶宛大公国建立后,大公的宫廷就对音乐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谈到本国的音乐传统,立陶宛作曲家联盟主席米科拉斯·纳塔列维丘斯颇为自豪。据他介绍,16至17世纪,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是东欧重要的科技文化中心,见证了一系列音乐活动,包括教堂唱诗班、宫廷乐团以及在当地隆重上演的意大利歌剧等。

中国和中东欧16国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其中不少至今仍在不断突破自我、发展变化。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介绍,水墨画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艺术,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传承、革新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水墨画受到一些西方艺术观念影响,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时代,产生“新水墨”“新文人画”等风格流派。

在传统木偶戏领域,中国、日本、印度、印尼等亚洲国家占有重要地位,不过欧洲的木偶戏同样历史悠久。波黑“论坛剧院”艺术总监维托米尔·米特里奇介绍,早在中世纪时期,欧洲便已产生木偶戏,儿童木偶剧于19世纪末萌芽,20世纪后期开始流行。“木偶表演便于理解,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不过,面对当代社会的众多挑战,一些传统也正面临危机。保加利亚戏剧演员、经理人斯特凡·史特雷夫不无忧虑地透露,该国目前共有50多家剧院,然而其中一些建筑早已老化甚至长期闲置。“一些传统戏剧人害怕新事物,他们总想要保护自己。”斯特凡·史特雷夫认为,这种局面并非源于资金、人才匮乏,而是缺少“创造的渴望”。

黑山也面临类似的情形,该国历史文化名城科托尔的音乐传统可以追溯至13世纪,然而如今却同样面临“时代病”。“古典音乐观众老化、小众,缺乏现代的沟通渠道,通常被认为是精英主义者的选择,演出内容主要是非创造性的经典曲目,这使得古典音乐看起来似乎得了‘自闭症\’。”黑山钢琴家拉蒂米尔·马丁诺维奇说。

“传统”如何迎接挑战:开放式融合

对于当代的艺术创作,传统无疑是重要的灵感源泉,如何对其进行保护、继承、转化,让它们更易被公众接受?不少嘉宾提供了自己的建议或实践经验。

2002年,拉蒂米尔·马丁诺维奇创办“科托尔艺术节”,将古典音乐与现实和当地特色相结合。据他介绍,科托尔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协会,与之相关的独特舞蹈和旋律深深根植于当地社区。去年,他们委托来自6个国家的6位年轻作曲家据此创作变奏,与当地传统风格的乐团合作演奏,吸引了超过4.5万名游客和观众。

舞蹈领域不少专家学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强调“跨界”的重要性。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音乐系助理教授茨德拉夫科·兰尼萨夫耶维奇认为,首先要保护传统舞蹈,再结合现代舞的表达进行创新。“上世纪90年代,我们通过对传统舞蹈的研究、存档,建立了塞尔维亚传统舞蹈研究与保护中心。民间也成立了不少自发性的保护机构,现在已经积累了很多数据,供当代编导、舞者、学者参考,使得塞尔维亚传统舞蹈能够延续。”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戏剧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新演出形式,将“即兴”融入舞蹈中,同时还把演出舞台搬到画展现场,通过舞蹈将绘画的线条形体化。“我们还与戏剧学院合作开课,让编导的思维更加开阔,舞蹈也更具有故事性。”院长尼可莉娜·普丽斯塔什说。

当代的艺术创作中,传统需要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发扬,而不是一成不变加以全盘接受。“传统戏剧要想发展,就不应该害怕现代的挑战。”斯特凡·史特雷夫认为,现代艺术观念、外来文化等并非传统戏剧的敌人,它们的挑战可以促使传统戏剧产生“抗体”,最终形成更为强大的“免疫系统”。“未来的戏剧体系应该是开放的,它可以与不同文化、不同学科、不同艺术形式相融合。”

新闻推荐

机器人为你动手术 你兴奋还是紧张?

机器人辅助置入导针术中透视今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胡豇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