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孩子随地便溺不是不能解决而是不想 话题榜

济宁晚报 2018-05-07 12:46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刘晓钧

5月3日,四川峨眉山金顶佛台前,一位保洁人员看到有小孩在地上大便,便试图劝阻孩子的家长,而家长给出了一个好像理所应当而且程式化的回答:“小孩子又控制不住。”

“孩子小控制不住”,“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这些来自一些中国家长的让人无奈的解释,既把自己从教导无方的嫌疑中摘出来,又巧妙地将孩子随地便溺的行为推给客观条件,好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从大街小巷到地铁站台,从公园、车厢到电梯、商场,被新闻曝光的便溺地点常换常新,笔者甚至曾遇到在快餐店的餐厅里让孩子大便的家长。公共设施匮乏,孩子忍耐性差,有时等不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理解的是,有了孩子就可以无视公共道德,可以忘记社会文明。其实,问题并不在幼小的孩子身上,而是在成年人身上,那些听起来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反而理直气壮的理由,真的是漏洞百出。

环卫工人发现孩子随地大便时,就提醒了家长卫生间就在附近,当然,并不是每次孩子有情况时附近就有厕所,但是身为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理应提前想到小孩子的这种需求,可以随身携带几个塑料袋,多带点卫生纸或者纸尿裤,就能很好地避免这种不文明行为。

笔者有位朋友,孩子只有两岁,同样忍耐性差,虽然多数情况下已经不再使用纸尿裤,但是夫妻二人带孩子出门时,纸尿裤总是包里的必备品。因为如果遇到孩子便急找不到厕所的情况,就可以拿出来应急,而不是随便找个地方解决。在家长的教育下,孩子自身也养成了大小便自觉去厕所的好习惯。相信这种考虑周到、准备充分的家长并不是少数,因此还是不要过多地强调客观条件,孩子的很多状况并非不可应对,而是家长在偷懒。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表现,实质上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表现。比如有些在电影院里的孩子很容易因为观影时间长难以忍受而哭闹,此时有的家长立刻将孩子带出门,哄好以后再回来,以防打扰别人;有的家长则任由孩子哭闹,或者就在观影厅里哄孩子,让其他观众根本无法正常观看,而他们的理由依然是“孩子哭闹很正常,你家孩子不哭闹吗?”孩子哭闹当然免不了,但是面对这种状况,家长的应对方式才是不正常、不文明。

出门在外,游客的文明素质总是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而聚集了各类人等的公共场合也是考验国人素质的好地方。当前,我们对公共意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也可以说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不文明行为反而被认为是正常现象,认为问题在于“孩子还小”,实质上缺乏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孩子,其所作所为投射的完全是家长的影子,而且家长的行为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举止。如果人们都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把自己当作这个整体的一分子,而公共场所是大家共享的地方,个人没有权力独占或者破坏,公共意识或公民意识才能够建立起来。

很多不文明行为反而被认为是正常现象,认为问题在于“孩子还小”,实质上缺乏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孩子,其所作所为投射的完全是家长的影子,而且家长的行为还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举止。

新闻推荐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2 父母给孩子取名字,不能任性

案例:吕某与其妻张某产下一女取名“北雁云依”,夫妻双方在为女儿“北雁云依”办理户口登记时,被当地派出所不予上户口。理由是孩子姓氏必须随父亲姓“吕”或者随母亲姓“张”。吕某和张某不服当地派...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