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梅毅:不以成败论英雄
2018 记录
□本报记者文莎
作家梅毅,知晓他真名的人并不多,但在网络文学上,他的名头“赫连勃勃大王”却很响亮,其“中国历史大散文”系列作品吸引一众网友,掀起历史畅销书热潮;2010年,他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隋唐英雄志”,更是受到热捧。
4月22日上午,一场名为“梅毅说中华英雄史”的讲座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梅毅为读者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历史演讲。
说英雄 鼓舞当代人奋发向上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我们是一个历史上有无数英雄的民族。”梅毅如是说。如何定义“英雄”?不少人认为,历史上的英雄大多是一些战功显赫之人,而梅毅却认为“不能只以成败论英雄,那些拥有高尚人格、能鼓舞当代人奋发向上的历史人物也是英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诗句,很多人把它作为“明志”之用。但在梅毅看来,文天祥不光是有才气的文人,他还上过战场,也经历过四处逃离的“刺激生活”。当他被俘后,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不曾表现出丝毫怯懦与动摇。他一心求死只为成全民族大义,就连昔日投降旧主劝他归降,他硬是不肯多说,反复念叨一句“皇上,您请回”,反而让旧主内心崩溃。“这就是英雄所具有的高洁人格,他或许没有突出的战绩,但他身上的英雄气概决不输于当时的任何一位武将。”
与文天祥一样铮铮铁骨,还有南明将领张煌言。他曾率明朝军队连下安徽,收复20余城。无奈寡不敌众,只能退守一方。大明的救兵何时到来?张煌言日日盼,夜夜盼,等来的却是永历帝、监国鲁王等人的相继死去,见大势已去,他赋《绝命诗》一首,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懑。他的一身浩然正气激励着后来的爱国将领。
论历史 写史言实读史明志
历史写作,题材一般比较宏大,如何在浩瀚的故纸堆里去伪存真,找出历史的真相进行书写?梅毅认为,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在各种各样的历史记载中尽可能地找出呼应的点。细节是最能辨别真假的。”
从古至今,对于历史的正写、戏说不断,如何区别于其他人的写作。梅毅表示,“我会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综合我看到的各种观点。比如我写秦史,我肯定不会再写农民战争,因为无论陈胜或者吴广都不是农民,他们的身份事实上在史书中有可考证的记载,我会客观进行写作。”在十多年的写作过程中,他极力避开当下坊间流行的群氓庸俗搞笑史观,扬沙弃砾,以历史守护者的角度,切入中华大历史活生生的血肉肌体之中,从中发现每个伟大时代各路英雄的英伟、自我突破,甚至是狂狷的人格状态,探究时代中作为个体的“英雄”的挣扎过程。
以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纵轴、横轴构建传奇化的英雄人物经历,非常不容易。梅毅把这个过程比作“入群山寻宝”。“我只能对史料细细爬梳,从汗牛充栋的史料中仔细挖掘,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增添合理想象,还原历史,润饰附会,撷取那些细微、深刻而又不经意处的细节,继而细细雕琢,默默推想,体现出那些英雄们平凡中自然而然的感人情怀。”
梅毅还推荐读者读史。梅毅将读史的妙处概括为:读史可以使人明志;读史可开阔眼界,学会思考;读史,可培养审美的人生;读史,可培养浩然之气。
新闻推荐
主编走笔□罗敏发展经济,必须创新,创新则需要人才。人才,尤其是“紧缺急需”人才,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四川省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新政,引进人才。但经济欠发达,区位优势不明...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