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茅溪镇”,我也是醉了!
王旭东
贵州省茅台镇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全国重点镇”、“中国特色小镇”,然而,对岸的四川省水口镇还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举步维艰。于是,水口镇改名“茅溪镇”,这是想抱茅台镇大腿的节奏吗?未来的白酒行业格局是否会因为这个地名改变而改变呢?
(4月5日《贵州都市报》)脱贫攻坚的路上,改名成为“捷径”。改名总有一千条理由——曾有媒体报道称,纵观历史,水口、茅台两镇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酱酒文化同宗同源、一脉相承。“水口镇”更名为“茅溪镇”,既是追溯酱酒历史文化的需要,又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水口”不是“风口”,改为“茅溪镇”之后,脱贫攻坚是否真的迎刃而解?这难道是***的“风口”?“茅溪镇”就能够“复制+粘贴”茅台镇的知名度?
地名有学问——地域文化的精华,传承历史的载体。长期以来,一些地名“有点烦”,总是跟经济、商业走得很近,尤其是跟旅游业“密不可分”,似乎不再是当地文化的沉淀,倒是被功利牵着鼻子走,这便是“名称经济学”。要说在若干年前,旅游业尚处于“唯名时代”,可能确实会起到眼球效应。然而,如今旅游业的竞争与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启“云计算”,岂是名称“小算盘”所能驾驭的?
改名“茅溪镇”,我也是醉了!名称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即便有响亮的名称,也未必能成为响当当的品牌、未必能成为文化的“高地”。功利化的地名,只会把文化“挤出”,而没有文化积淀的地名“不价钱”。任何时候,“名称文化学”都是首要的,或为约定俗成,或为文化升级,而“名称经济学”的膨胀则为“跑偏”。“名称经济学”得不偿失,赶紧回头是岸。
没有一“名”惊人的地方,唯有奋斗才能实至“名”归。“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茅台镇是幸福的,可是,不奋斗也成就不了今天的茅台镇;水口镇如果不奋斗,光靠改为“茅溪镇”,幸福不会自然而然到来。这个道理岂不明白?“名称红利”,注定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的“雪中送炭”,以及落实政策过程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斗才是新时代的最强音。需要改变的不是“名”,而是落后面貌,亦是思想观念,不唯“名”,才能只唯“实”——实干兴邦、求真务实。
新闻推荐
张采芹《花鸟》。□刘敏文/图张采芹(1901-1984),名学荣,重庆市江津人,现代教育活动家、著名国画家。1925年,张采芹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先后在树德中学、石室中学、四川美专、南虹艺专、成都...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