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如一日,为民服务无怨无悔———村主任谢友林获评“四川好人”
●本报记者 杨晓江
嘉陵区世阳镇谢家庙村村委会主任谢友林,从1986年开始担任村干部,至今已经有32年时间。32年来,他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筹集资金修建通村公路,引进业主发展致富产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日前,他被省精神文明办公室评为敬业奉献类“四川好人”。
当干部 村民称他为“老黄牛”
“过去村民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十分不便。”3月28日,指着谢家庙村一条条蜿蜒平整的水泥村道,谢友林说,现在水泥路通到组、通到镇,村民出门赶场都方便多了。
自20多岁开始,谢友林先后担任谢家庙村生产队长、村会计、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他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群众大爱无私,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黄牛”。
谢家庙村位于嘉陵区腹地丘陵,山高沟深,是典型的农业村、旱山村,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水利设施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2014年底,全村共有贫困户98户261人,贫困发生率近35%,被评为省级贫困村。
要想富,先修路。谢友林不等不靠,组织群众,各方争取支持,发动老百姓集资,一点一点把路修起来。修路只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步。紧接着,谢友林带领村民修建水利设施、整治山平塘、开挖蓄水池,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针对谢家庙村农业落后的实际,谢友林提出了“靠技术吃饭”的发展思路。谢友林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他爱钻研,肯吃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财会,研究农村实用技术,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如今,走在谢家庙村,条条水泥路如绸带般在田野乡间绕行,将各家各户串联在一起。一座座房屋沿路而建,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村里还建起了300亩花椒种植基地,引进业主种植了100亩柑橘树。“我们今年还计划扩大柑橘和花椒种植规模,发展长效富民产业。”谢友林说,2018年全村将实现整村脱贫。
办好事 他的心里始终装着村民
谢友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为村民办好事,赢得群众普遍认可:“老谢是个好人,太实在了。”在采访中,谢家庙村的村民细数谢友林做过的一件件好事。
谢友林常常骑着摩托车到镇上或者嘉陵城区,帮助行动不便的贫困老人领取生活费。村民生产的核桃滞销了,谢友林主动学起了电脑,利用电商平台将核桃放到网上进行销售。
三组村民苏建平因意外摔伤,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无奈家里没有积蓄,交不上手术费。“当我正为治疗费发愁的时候,谢主任通过嘉陵区残联为我争取到了4000元救助金。”苏建平说,谢友林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让他感激不已。在谢友林身上,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谢友林长在谢家庙村,也在谢家庙村干了一辈子,他深切地热爱着家乡的土地和家乡的人。几年前,本是村党支部书记的谢友林,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他推荐了在做群众工作方面比较有威望、文化程度更高的何千里来当村里的“领头人”,自己则担任村主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精神。
在村里,谢友林所有的事情都是把村民考虑在前,对自己却从没有半分的要求。村里实行易地搬迁和“五改三建”,贫困户纷纷住上了好房子,而他家的房子却是20年没有变化。他说:“要把名额留给更需要的人。”
谢友林的无私付出,也得到省、市的认可,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他说:“我也是农民,从小受够了贫穷,懂得村民的艰辛,为大家办事虽然苦点、累点,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文豪)3月28日,四川慈善“爱心小水滴”微慈善计划“爱心服务站”授牌暨爱心书签发布仪式在熊猫邮局(少城路43号,近人民公园)顺利举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都市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成都高新...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