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川版话剧《苏东坡》三月三 亮相国家大剧院先来听听导演编剧怎么说

华西都市报 2018-02-28 04:07 大字

先来听听导演编剧怎么说 2月27日,话剧《苏东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召开媒体推介会。

2月27日,话剧《苏东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召开媒体推介会。

4天后,3月3日,这部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眉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的话剧,将亮相国家大剧院。这是国家大剧院2018年“全国人民艺术剧院话剧邀请展”在西南唯一邀请的剧目,也是话剧《苏东坡》全国巡演的首演。

四川人艺罗鸿亮院长介绍,这部话剧讲述的是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被贬后,辗转于黄州、惠州、儋州三地的故事。

历时三年、六易其稿,这部剧,将为当下的国人呈现一位怎样的东坡?

导演查丽芳:看懂《苏东坡》需要带着一种心中的德

“苏东坡不是一位可望而不可及的圣贤,而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之中,有血有肉,有着与常人一样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年届七旬的导演查丽芳谈到苏东坡,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他大雅大俗的人格风采,让我们不可遏制地喜欢他、敬爱他、崇拜他。”

在查丽芳眼中,苏东坡感情丰富,心地善良,为人真挚诚恳。“他非凡的想象力和执行力,造就了他惊人的创造力。他从政的四十年,为官十六地,主政八州,始终不放弃对国家、百姓的责任感。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直接导致了他的大智大慧,大彻大悟。”

查丽芳自信这部剧不会让观众失望,她也特别提到要读懂苏东坡、看懂《苏东坡》,需要带着一种心中的德。

为了读懂苏东坡,查丽芳和主创团队曾多次深入眉山。那里是东坡的故乡,三苏的故园。她去三苏祠,走东坡曾走过的路;她访东坡故里,试图穿越千年去感受东坡当年的生活;她与这片土地上的乡人交流心得、分享感悟,试图从乡音中遇见当年那位生长于眉山的翩翩少年。

她还将东坡故乡的方言俚语、人情风貌带入剧中。而乡土、乡音、乡情,给查丽芳的另一个启发,则是创造性将川剧的“帮腔”融于戏中,使戏曲与戏剧得以交融,完成另一种纬度的隔空对话。

而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还有另一种存在——在“宋画”的舞台背景之上,古人古事在上演,今人今论也在上演,剧情与剧评环环相扣,交相辉映。古与今,在舞台上交汇;文学中的东坡与政治里的东坡,在舞台上交汇;观众心中的东坡与眼前的东坡,相信也会交汇。

这种古今的交汇,查丽芳还曾给予这样一个注解——剧中重点是展现东坡从政后的大起大落,“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挫折,但不是所有人在挫折面前都能大彻大悟、大智大慧。”她说,“苏东坡这种人格风采,李白没有,杜甫也没有。”

在国家大剧院的发布会现场,查丽芳的话并不多。她说她已经试图将自己对东坡的理解,都努力融入到这部剧中,“愿大家在苏东坡有喜有悲的人生,有声有色的诗词,有情有义的故事中,了解那个说不尽、说不全、道不尽的苏东坡。”

编剧姚远:他把生命的苦涩消化成诗意

“剧名所以称作《苏东坡》,就是写苏轼是怎样成为苏东坡的。”姚远,话剧《苏东坡》编剧,这位曾创作《商鞅》《马蹄声碎》的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在未写《苏东坡》之前,总以为苏东坡潇洒倜傥、一代才子、风流无限、风光无限。要写《苏东坡》了,才知道苏东坡不仅有着“西北望,射天狼”般的豪迈,也还有“心似已灰之木”般的凄怆。“说他旷达么?无奈而已。说他乐观么?还不如说这是他的自宽与解嘲。”

在74岁的姚远眼中,东坡一生都在文字里、言语中、感情上牵挂着家乡。所以,他在创作《苏东坡》时,也加入了很多四川元素。乡音里有乡愁,乡音里也有喜乐。“乡”的融入,让这部剧的许多台词一出口,便引来观众会心的笑。而对于这种由衷的笑,姚远感到的是由衷的欣慰。这种欣慰,也同样似乎跨越了时空。

“按照今人的观点,也许苏轼后半辈子的活法是一种‘苟活\’。但你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在那样的‘苟活\’中,创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锦绣文章。”姚远叹服东坡,已把生命中的苦涩消化成了诗意。

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的理解,姚远由远及近,用并不遥远的笔触,将千百年前东坡的仕途与诗路、宦海与情路,立体呈现。而随着笔端深入,一位豁达乐观、才华横溢、守正不阿、为民造福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甚至美食家,被娓娓道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卢荡谢凯

新闻推荐

到期不缴纳罚款 每日加罚3%

本报讯(记者徐毓蔚)昨(27)日,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卫生计生行政处罚行为,四川省日前印发《四川省卫生计生行政处罚程序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明确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卫生计...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