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水仙清供窗几净

大江晚报 2018-01-31 01:01 大字

水仙花是最常见的书房案几上清供花卉,临窗而放,让冬天的窗台平添几分春意,现在的读书人亦有此雅趣,让世俗生活充满诗意。如若是案几檀色,窗棂古雅,水仙瓷盆清白色润,盆内能放上数枚雨花石,更加盎然成趣;再在几案上安放一二盆红梅小景,士大夫的情结便油然而生。

其实水仙花是很早就传入中国的“洋货”。最早见于我国典籍记载是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的《广动植第三·木篇》:“捺祇出拂林国,根大如鸡卵,叶长三四尺,似蒜,中心抽条,茎端开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籽,冬生夏死……”。“捺祇”便是水仙。当时的“拂林国”(唐人对古罗马帝国的称呼),从唐太宗贞观17年(公元643)到唐玄宗开元10年(公元722),曾先后遣使5次来访,带来很多异域物产,水仙亦在其列。

水仙虽然唐时传入中国,估计那时也只是宫廷玩物,士大夫阶层并没有供养水仙的习惯。虽然唐代诗人吟诗著文多用“水仙”,然而与他们常用的“凌波仙子”一样,是指洛神、湘妃、汉女诸水中仙女。而李商隐《板桥晓别》诗中的“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此处的水仙是指琴高,战国时赵人,行神仙道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他是一位男性。

至宋时,吟水仙的诗,亦如唐时。即便是比黄庭坚大8岁的苏轼,他文集中的“水仙”依然是“水中神仙”,与花卉无关。到了黄庭坚时,此“水仙”就非彼“水仙”了。这与他那段特殊的人生有很大的关联。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初春,被卷入元祐党争而贬谪四川6年之后的黄庭坚,因宋徽宗即位,终于被赦。准备回江西老家,途经荆南,荆州人士仰慕诗人声望,上至知府马瑊,下至一般士人,都关怀备至,时常探望,送些礼物以示慰藉,其中常有水仙花与红梅。因为诗人爱花成癖,他中年时有一好友王诜想得其墨宝,以诗赠之,不为所动。王诜改变方法,投其所好,常以鲜花赠之,终于如愿以偿。黄庭坚赠其草书,抄录王诜作的《花气薰人》诗,因而成就了史书上的《花气薰人帖》。黄庭坚在书首留有识语:“王晋卿(诜)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所以朋友馈赠的水仙,是他至爱。水仙花,陪伴他度过一段寂寞清静的生活。

这期间的岁末年初,黄庭坚作了《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在给刘邦直诗中,他吟唱道:“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可见他还是心系江南。

水仙花的洁静,清香,洁身自好,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灵启迪。黄庭坚荆州作水仙诗时,他又受到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等人的指责,说他早年《承天院塔记》,有“幸灾谤国”之罪。因此他没有回到家乡,也从此没有机会回去了,流放到宜州羁管。虽然他的一生除了流放还是流放,但他乐观豁达,直面人生。阅读他《宜州家乘》,可以看到他爱花如故,尤其是含笑花。在他惜墨如金的日记中,详细记载朋友赠花。这期间他写一首词云:“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人不羞花花自羞。”水仙花给予他的精神支持可见一斑。纵然流放,他还是一个劲地笑、笑、笑。

南宋末年的书画大家赵孟坚,号称画兰花第一人,他同时也是中国画坛上画水仙花的首创之人。他没有像其从弟赵孟頫南宋亡后,入元为官,赢得“荣际王朝,名满四海”之名。赵孟坚绝不事元,放弃高官厚禄,布衣一人,归隐到江南的广陈镇,以画水仙花、兰花自娱,其艺术道路却越走越宽。

随着士大夫与水仙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水仙花也渐渐走入市井生活,明清的小说及其插图中已经出现了水仙花。

明崇祯绣像本《金瓶梅》第六十七回《西门庆书房赏雪 李瓶儿梦诉幽情》的插图里,西门庆的藏春阁书房里的大条案上,在太湖石盆景和哥窑瓶的旁边,很明显的位置上,摆放有一大盆三五齐攒水仙花。然而小说本身描写并没有水仙花。这盆开得好生热闹的水仙花,显然是来自插图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

进入小说的水仙,可能是从《红楼梦》开始的。该书的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描写贾宝玉去黛玉住的潇湘馆,薛宝钗也在那,还有众姑娘,宝玉戏称道:“好一幅‘冬闺集艳图\’!”作者对室内如是描述:“因见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点着宣石,便极口赞:‘好花!这屋子越发暖,这花香得越清香。昨日未见。\’”黛玉说薛宝琴薛二姑娘的,她自己二盆,黛玉一盆,便有做顺水人情之意,欲转赠宝玉。宝玉道:“我屋里却有两盆,只是不及这个。琴妹妹送你的,如何又转送人,这个断使不得。”由此可见,当时水仙花已经成了大观园里众姑娘的窗前几案优雅清供了。

现代文人也有很多以水仙花入文的,其中当数梁实秋的《群芳小记》,他写的水仙,饶有兴趣。称“岁朝清供,少不得水仙”。文章后面,他慨然叹道:“在台湾,几乎家家户户有水仙点缀春景。植水仙之器皿,花样翻新,奇形怪状,似不如旧时瓷钵之古朴可爱,至于粗糙碎石块代替小圆石,那就更无足论了。”

我此时在水仙花盆景旁,空调已开的书房里,写这篇文章。想象着古人也在水仙花旁,画“九九消寒图”。他们在缺少防寒设备的条件下,面对寒冷的冬天仍然能淡然处之的态度,令人钦佩不已。这份心灵祥和的美感,岂不是对中国文化最好的解读吗?他们是不是也与我有一样的感叹:“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张陈俊琼

新闻推荐

公安部发春运交通安全预警急于赶路易发生交通事故

急于赶路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