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千针万线鱼水情 记第一届四川省文明家庭唐明现家庭

攀枝花日报 2018-01-28 10:02 大字

□本报记者徐杨

2018年1月,74岁高龄的唐明现老人已经开始惦记起7个月后的“八一”建军节。与过去35年一样,老人今年也计划背着自己缝的布鞋和鞋垫,挨个走进攀枝花的军营,看望心中最挂念的人民子弟兵。

千针万线纳出鱼水情深。唐明现老人的家庭,被推选为第一届四川省文明家庭。

虽然容颜已老,唐明现仍心灵手巧。见到老人时,一枚顶针套在她的指端,银针来回穿插,彩色的丝线在手中飞舞,鞋垫上已呈现出“牡丹花开”“鸳鸯戏水”“燕子归巢”等图案。35年来,老人弯腰纳鞋的身影,一直与岁月定格。

唐明现的丈夫张思成曾是一名铁道兵,上世纪80年代唐明现和爱人两地分居,家庭和感情生活遭遇双重阻力。在政府的帮助下,唐明现一家从农村老家迁居攀枝花,全家人从此幸福团聚。从那时起,一抹情愫在唐明现的心中深藏,她想为人民子弟兵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1982年,厂区车间主任建议唐明现为部队做一些布鞋。她很快就做好了20双布鞋,并寄到云南老山前线。而这一寄,唐明现做鞋的手就再也没有停下来。1982年到2018年的35年间,唐明现做了上万双爱心布鞋和1.2万双鞋垫,送给了驻攀部队和全国各地多个部队的人民子弟兵。穿过她做的布鞋的官兵们,亲切地称她为“布鞋奶奶”。

200多双布鞋整齐罗列,200多双鞋垫排成三排,仿佛一排排穿着迷彩服的战士,站着挺拔的军姿。“这些要送给消防队,这些要送给森林武警,这些要送到军分区……”指着这些布鞋、鞋垫,老人说:“我要抓紧时间做,怕赶不上建军节。”

唐明现的家位于东区银江镇马家湾社区,房子面积不足30平方米,房间四处堆放着已做好的布鞋和鞋垫,还有一台陪伴老人近40年的老式缝纫机。其实,唐明现一家生活并不宽裕,长期患病吃药耗去老两口大部分退休工资,但她做布鞋却从不计成本。每年,唐明现老人为官兵们做鞋和鞋垫,大约要花去3000多元。

老伴张思成和儿女们很支持唐明现老人的“布鞋事业”,一家人都加入到做鞋的队伍,周末或者平时有空,子女们都会赶到老人的家中,帮助她纳鞋或者缝缝鞋垫。“以后我要是走了,子女们会将我的‘布鞋事业\’继承下去。”老人欣慰地说。

“被老人35年如一日的拥军情所感动,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马家湾社区居委会主任刘恋说,唐明现老人为部队官兵做鞋的事迹令每一位攀枝花人动容,这是攀枝花“军爱民、民拥军”的典型先进事迹,是值得代代相传的佳话。

新闻推荐

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实现普惠学前教育 让幼儿园“加量不加价”

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在增加量的同时,还要实现“普惠”,既要解决入园难,还要解决入园贵的问题。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寰摄影报道政府工作报...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