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当医生遇到文学左手肉身,右手灵魂

华西都市报 2017-10-29 05:59 大字

当医生遇到文学 常青在签售。

人物档案

常青,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后回国,任职跨国制药公司多年。以笔名“讴歌”“丰玮”出版《医事:关于医的隐情和智慧》(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协和医事》(2007年版,2017年修订版)、《如何老去:长寿的想象、隐情和智慧》,小说《九月里的三十年》。

近几年,专职医生、医学博士进行文学创作,作品受到欢迎,甚至成畅销书的案例,引发不少人的兴趣。比如医学博士冯唐写纯文学小说在业内口碑不俗,协和医生张羽以故事化的随笔,进行医学知识科普的作品《只有医生知道》成百万超级畅销书。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冯唐学妹常青,则运用文学的手法,扎实的历史研究,梳理发掘了一段不仅限于医学领域的一段馨香历史光影,写出《协和医事》,引发社会多个行业领域读者的浓厚阅读兴趣。

事实上,古今中外,从医转文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见。鲁迅、余华、契诃夫、毛姆,都曾经学过医。身体,肉体,技艺与心灵,精神,人性等概念,一直都是难分难解的关系。且不说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誓词,关乎的正是人的品德,也不说中国的古代思想家董仲舒说的天人合一,身心一体,只是指出医生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医生其实是最近距离地处理个人最大的现实,其涉及到的肉身、情绪、意志,就跟文学、哲学都有得天独厚的紧密联结。现代人也越来越理解人的有限,自身的有限,医学的有限,归根结底跟人的灵魂最终如何安顿有关。而这些正与文学处理的对象相重叠。冯唐曾经说,”学医的八年是我练习素描人类的八年,是我了解生死的八年。”

现代医学诞生几百年来,医学技术上的发明与局限,医生的定位及其与患者的关系等等,一直都是最牵引人心的论题。尤其在最近几年,跟医生、医院、医患关系有关的一些极端事件,每每引发反思。常青是协和医学院1991级毕业生,在经过漫长的八年制医学院生涯、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她之后虽然没有成为医生,但她先后从事医学方面的研究、在医疗方面的跨国公司任职,目光一直没有离开医学界。

在观察和思考当下医疗种种问题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母校协和医学院是一个可提供足够答案和启发的宝库。在大多数人眼中,协和是医疗安全感、医学精英、关爱百姓的亲切姿态、病人重获健康与温情的可能。病人说:“我们千里迢迢到北京协和看病,是到了头。结果无论如何,我们心甘了。”然而,较少人知道,创办于1917年的协和医学院,在一百年前的时代动荡离乱中,又有着怎样非同一般的核心传统?而这座精英气质满溢、医学名家辈出的医学院里,又有着怎样卓越而纯真的精神气质?真正的良医有着怎样独特品质?对这些问题的十年追寻和回答,让常青完成了这部随笔体文学作品《协和医事》。

在《协和医事》中,作者常青用饱含感情又克制理性的笔锋细细揭秘百年协和的传奇故事。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协和出名医,比如我国现代妇产科泰斗林巧稚。然而则较少人知道,林巧稚的同班同学陈志潜。在《协和医事》中,常青用不少篇幅重点表达了对这位公共卫生学家的敬佩之情。1903年出生于四川华阳的陈志潜,1921—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1930—1931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公共卫生学,同时在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健康教育学,后又到德国德累斯顿市健康教育中心进修。1932冬天,陈志潜坐上火车,抛弃大城市的工作生活机会,怀抱着献身中国农村保健事业的志愿,携带家人前往当时是“平民教育运动试验场“的河北定县,参与主持农村建设实验区卫生工作。在定县他创立了构想多年的农村三级保健网,为中国农村社区保健和公共卫生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显著的成功经验,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汲取。2017年10月下旬,携《协和医事》前来成都方所与读者交流的常青在演讲中,再次提到来自四川的陈志潜,“这是一位值得大家多多关注的人物。在这样的人身上,我们能再次深刻体会到一句话的力量: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自省、专注、慈悲的精神,是那一代协和人共有的气质。”

《协和医事》首版2007年面世,在迎来2017年修订版的十年间,来自医疗、历史、投资、法律、广告、企业管理、经济、建筑、基金会管理等多个领域的读者,对作者常青表示自己从这本书获得启发。一本写医院的书,为什么会激起多个行业读者的深深的共鸣?一所医院经历了百年的沉淀,几代人的青春,失败摧不毁的理想,激动人心的故事,在历史深处栖息的神圣源头和自成宇宙的亮光,带读者感受到一种纯净而顽强的信仰的力量。对纯粹纯真的信仰也滋养净化着追求它的人,在历史的沉浮之中,仿佛一套“净化系统”,培养出一代代心态纯真、专业卓越的良医,也给社会带来一份精神意义上的悬壶济世的标杆。毕业于协和的作家冯唐说:“在协和上学时,老教授们说,病人和死亡之间最后隔着的就是协和,所以你要时时刻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协和毕业很久以后,我开始把协和当成庙堂,偶尔回去看看,安定心神,体会生死,汲取力量。”

新闻推荐

古代人也玩“自媒体”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汉代玩“自媒体”靠打赏早在先...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