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古代人也玩“自媒体”

四川科技报 2017-10-27 20:14 大字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汉代玩“自媒体”

靠打赏

早在先秦时,中国的文化消费已初露端倪。到了秦汉时,凭创作能力吃饭已不再是难事,能写的人在汉代很好混,“汉赋”的出现和兴起便是一个证明。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呢?他们是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两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之后,打赏模式便流行开来,并成为古代创作者重要的收入来源。

宋朝玩“自媒体”

有稿费

宋代时,现代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除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隋唐时已有。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尽管“润笔”在中国出现时间较早,但一直到宋代才成为一种定制,出现类似于现代稿费制的“润笔制”。这一定制首先从宫廷开始,即便公务员写作文书,都有相应的“润笔”。“润笔”制流行后,在古代玩“自媒体”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到明清时,写稿取酬方式已与现代差别不大,并成为文人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清宋起凤《稗说》,明后期文人陈继儒便靠稿费成为一方富翁。

明清玩“自媒体”

写“软文”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大概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即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故事。有学者认为,陈皇后的“黄金百斤”是中国最早一笔润笔费。明清时,写“软文”者越发多了起来,有的人还有意揣摩对方的心思,主动寻找金主。

古代“自媒体”

创收五花八门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等。

“卖文”,属于中国古代文人常规谋生手段。由于文学消费市场的形成,在唐代时卖文已很活跃,“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是靠卖诗文发财的。此外,南宋时还出现了“卖文”明码标价的现象。替人写诗文,即所谓代人“捉刀”,收受馈金,在清代更不少见,这实乃卖文的另类方式。明清时,出版市场已很繁荣,版权意识形成,小说、话本一类的通俗作品广受读者青睐,书商出现。许多文人干脆做起专业作家,以出售书稿版权为生。据《清代轶闻》,清代学者王士桢便曾想以三千金买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书稿,出版发行。

(中科)

新闻推荐

现代化灌区建设导则发布

本报讯(记者吴平)记者近日从省农田水利局获悉,《四川省现代化灌区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日前印发,明确了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对水源工程、灌排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