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一朵迎风摇曳的勿忘我花——读严利《隐爱》

华西都市报 2017-09-24 04:55 大字

□王应槐

当前,由于中国社会的改革转型,商品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其结果是人更看重利益,更青睐金钱的作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一层“异化”的阴影。由于种种社会因素的阻隔与冷漠,女性的生存环境与社会的繁荣出现了“倒挂”现象。女性追求平等自由与思想的解放,挣脱沉重的精神枷锁,不经意间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成为社会继续前行的一大难题。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的作家,严利以女性的视角,深刻而敏感地认识到了这个尖锐的社会问题。为此,她以作家的担当和社会良知,撩开抑郁症病的困厄和缠绕,创作了堪称当代中国女性精神挣扎与自我救赎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隐爱》。

《隐爱》的主人公叫孟夏兮。她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山乡,打小失去父母之爱,备尝生活的艰辛。她的理想是当个作家。在路冬离的帮助下,她的小说得以顺利出版,并成为畅销书,一时声名鹊起。由此,路冬离走进了她的生活。作为一个女性,她需要的是家的港湾。对此,路冬离总是闪烁其辞,10多年了,孟夏兮在其梦寐的道路上努力着,挣扎着。忽而悲悯感慨,忽而点燃希望,忽而看破红尘。故事的结尾是阳光的,孟夏兮在失望与痛苦中,终于遇见了青梅竹马的户外运动专家秋实,向着他而去。这样的结局安排,颇有象征性,似乎有些娜拉出走的味道,孟夏兮真的能自我救赎,从此获得精神的自由吗?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至今,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特别是揭示女性的内心世界,一直以来都是个斯芬克斯之谜。小说家们不是隔靴搔痒,就是貌合神离。这种对女性表现的错位和失落,是当今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一个短板,空白!

严利的《隐爱》恰恰填补了这一艺术空白。作家从表现形式与语言运用两方面着手,塑造了婉转曲折的孟夏兮这一新时期的女性形象。

从表现形式来看,一是用意识流的手法刻画人物。如:“很快我穿上久违的高跟鞋穿梭在陌生的人流中。他们都来去匆忙,都有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而等我的人在哪里?我要朝哪里去?我在地下通道里徘徊。往左还是朝右一片茫然。”作者往往与细腻生动的肖像描写相结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二是打破中国传统的小说叙述模式,采取直叙、插叙、倒叙交叉运用的非线性的表现方法。这种散文似的表现方法,恰好合拍了孟夏兮凌乱、慌张、东奔西走的思维方式。精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寻求自我救赎、强烈挣扎的心路历程。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言运用得贴切与否,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隐爱》的语言精致而极富现实感。如:“在这个冬天我们彻底分房而睡。我们都需要一个释怀的空间,我们裹着悲伤的棉被辗转在各自的床上。”

通过作者对孟夏兮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描画,我们见到了一个肉体与灵魂交织的充满个性特征的女性形象。她在滚滚红尘中挣扎着,力图自我救赎,获得精神的解放。

作家严利在其《隐爱》中曾多次满怀深情地谈到她故乡的勿忘我花,那是一种随生随长的小花,貌不惊人,却有着极为顽强的生命力。纵观全书,静下思之,难道孟夏兮不正是这种勇敢地活在当下,迎风摇曳,恣意生长开放的勿忘我花。

《隐爱》

作者:严利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实施“多证合一”改革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四川省从9月25日起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多证合一”改革适用在四川省范围内登记的企业(含外资)、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