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版精品图书 人类学博士走近泸沽湖
(《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 李锦 袁晓文主编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和大数据时代呼啸而至,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文化多样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一个世界性热点,也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摩梭人的母系文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2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摩梭文化保护与摩梭家园建设工作,省属各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摩梭家园建设暨摩梭文化保护规划大纲》《四川省摩梭家园建设和摩梭文化保护总体规划》《摩梭家园建设文化保护专项规划》等多个规划方案。2015年至2016年,摩梭家园建设暨摩梭文化保护工程被列入全省十项民生工程。目前,该工程正有力有序推进,形成了以摩梭家园保护为核心、以摩梭文化传承为灵魂、以泸沽湖的青山绿水为载体的良好态势。为广泛宣传我国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四川实践,生动展示四川省委治蜀兴川重大成就,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出版“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其中一本即是《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这本书也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立项资助的“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的成果之一,亦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的成果。
在《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中,汇集整理了41个摩梭家户成员接受采访口述的内容。以每户一个或者两个人的访谈为主线,尽量保留当地方言的语言特点,详细记录所访谈的摩梭家户各成员的家庭、生产和生活现状等基本情况。读者可以从他们的口述中,读到摩梭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家庭结构,情感模式,读到摩梭人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口述史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主要通过调查采访等直接手段,从当事人或相关人那里了解和收集口述资料,以其为依据写作。鉴于口述史料的直接性,这些研究在呈现民族史、社会史和现当代史的面貌时更接近真实,可以减少研究者的主观性,是一种以被研究者为表达主体的成果。
据李锦教授介绍,自2012年摩梭文化保护工作启动以来,注重摩梭人的文化主体性,尊重摩梭人的文化自觉,一直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开展保护工作的宗旨。“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也一直坚持让摩梭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本书中我们采取了口述史的方式,来呈现摩梭人自己关于家的价值体系和家庭策略。”
除了李锦教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袁晓文等人也参与了该书的调查、整理和撰稿。李锦教授在后记中写道,“在访谈过程中和整理访谈资料时,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量让同一家户的多人参与访谈。在许多访谈中,都有好几位成员在场,被访谈者也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成员。访谈过程中也常常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回忆难忘的经历。但在整理资料时,为了保证叙述的连续性,我们还是以一个或者两个人的访谈为主线,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插话。二是尽可能详细地访谈家户成员的基本情况。由于摩梭家户的成员结构是我们理解其母系意识和家户观念的关键信息,因此我们对于家户成员的个人信息介绍得非常充分。从这些翔实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摩梭人怎样建立、维系自己的母系亲属关系,怎样共同维护家户的财产和声誉,怎样处理代际关系、走婚关系,怎样共同抚养子女,怎样照顾老人。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摩梭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对摩梭人的近距离访谈、田野调查,让李锦教授有很深的感触,她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说,在现代社会,任何人的生活都难以避免受到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但摩梭人对家庭、亲情格外看重的核心价值观却一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是令人敬佩和欣赏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陈羽啸
新闻推荐
四川省出台办法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技能也能参与分红 培训提高增收能力
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办法》,根据办法,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7类群体...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