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家园的歌者 ——姜诗散文集《桔红橙绿》读后

德阳晚报 2017-09-01 17:06 大字

拜读本土作家姜诗先生散文作品《桔绿橙红》,常能觉察到他笔下的那些山水、那些人物、那些景致、那些物件跃然纸上,他们(它们)汇聚在一起,互为映衬烘托,在欢声与笑语中彰显出了生命的温度和宽度,呈现出了醇厚的家园感。文集中“旌城放歌”“情系中江”“情深意切”等板块的设置无不凝聚了作家的故土之思,桑梓之情。

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用“大地之爱”来指涉人们对一个地方的爱恋,他将这种感情称之为“恋地情结”,即是说其内在含义可以与对家庭的依恋相类比,由此,这种依恋感可以称之为家园感。根据家园感在文章中的次第展现,文集中的若干篇什可以分三种类型。

一类是记录在故乡(抑或第二故乡)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乡里的山川风物、历史人文,乡党的情义、情谊,都令作家在24年的“耕耘”岁月中与之建立起了持久的、牢固的情感联结。如《激情满怀赋中江》《玉江水流淌在我心上》《懿行垂范照儿孙》《情系金石印为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篇章,都揉进了一点苦涩味和一些甘甜味。姜诗先生成长于四川广安,就读于西南师院,1959年大学毕业后,中江以其豁达、仁厚的胸怀接纳了这个“书剑飘零,孑然一身”的年轻人。在中江,他结识了“清丽脱俗”“见解超拔,慧眼识珠”,之后成为他妻子牵手相伴的“林妹妹”,由此开启了人生的幸福之门;岳母的坚韧顽强、善良慈爱,岳父自强不息潜心书法篆刻无不令他爱戴感佩。

一类作品是写自然山水的,《东湖山赏绿》《绿满旌城》《绿色净土巍螺山》《别有风味的田园生活》等是其代表作。作家另辟蹊径以铺张笔法将山川之绿和城市之绿挥洒于纸上,东湖山是天然氧吧,其绿,蔚为大观;巍螺山是天然的生态绿野,其绿,野趣盎然;城里行道树郁郁葱葱,湖两岸绿树成荫。作品对绿的青睐和咏叹,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生态美学”的声音是合拍的。

还有一类作品写居住环境,譬如《别有风味的田园生活》《和园赋》等。“和园”之“和”的第一层意涵在于人与山水之“和”。“屋后青山一抹,房前秀水一湾;山上翠云滚滚,桥下流水潺潺”。山石是园林的骨骼,水泉是园林的血脉,“和园”的景致反映出中国文人的居住情趣,即便是方寸之地,也要将自然界的山水草木纳入其中,自成一派天地,且与大自然的生息相应和。第二层意涵在于人与居所之“和”。黛瓦粉墙,绿竹红花,青石小径,河岸凉亭,“掘土种得蔬菜鲜,凿井三米饮甘泉”,人在庭院之中,可观望,可静听,可劳作,可嬉戏。第三层意涵在于人之“和”。“和园”的屋舍部分,可以满足个人起居的需要,是私人空间;“和园”的厅堂、庭院又能满足人际交往之需,是公共空间。“和园”主人是既爱独处又爱群居的,所以他说“愿择良辰吉日,邀三五友伴,或垂钓河滨,或弈棋花间”。再有,由清泉、井水浇灌长成的南瓜、生姜、折耳根,它们沾露带泥,有清香味、泥土气,双重地指涉了家园沃土结出的鲜美“果实”。

姜诗先生已年逾耄耋,他轻语岁月,淡看流年。提携后学晚辈,不遗余力。“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对世界、对人、对过往都存着一份宽厚与感念,他以敞亮的内心、达观的态度、进取的精神与同仁及后学一道为德阳散文的繁荣笔耕不辍。文集中歌咏家园的作品正是作家厚实的生命积淀、丰沛的情感力量、平和旷达之境界的具象化写照。

新闻推荐

四川省积极推进全省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博物馆规划建设

本报讯记者8月28日从省文化厅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省委宣传部《关于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意见》有关精神,省文化厅积极推进首批四...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