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三代人的艺术之路

攀枝花日报 2016-01-13 20:06 大字

陈晓红弹月琴。

□本报记者 胡波 文/图

(一)

2015年12月26日,周六。中午2点,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演出队队员们陆续来到村文化广场,准备排练舞蹈。舞蹈排练中,一位小女孩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让众多围观的游客惊叹不已。

一位40多岁的阿姨走上去试探地问:“能和你合个影吗?”小女孩灿烂一笑,点点头。于是,10来个人纷纷上前和小女孩合影。

小女孩叫陈群,2000年出生。初中毕业后,在妈妈的鼓励和带动下,她参加了村里的演出队。据说,小女孩古筝也弹得很好。

在演出队文体辅导员郑自伟引荐下,我们来到了陈群家中。

院子里,鲜花盛开,彝族少女陈群大方地为我们弹奏了几曲古筝。

随后,我们坐在院子里喝茶、吃水果、聊天。陈群的母亲陈晓红告诉我们:“陈群的外婆以前就是从事文艺工作的,我也爱好,也是村里演出队的成员。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喜欢艺术。”

(二)

孩子学习艺体花费不少,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就更不容易了。

陈晓红说:“女儿的这台古筝,家里花了7000多元,而从小送她上绘画、舞蹈、古筝等艺体课,更是花费不少。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学校、市里都拿回过艺体比赛奖。”

获奖是来自艰辛的努力。学舞蹈时,陈晓红看到孩子练劈叉时那痛苦的表情,心疼;学古筝时,陈晓红看到孩子手指上打起了泡,心疼……

(三)

谈起演出,陈晓红说:“我们一般是白天忙农活,晚上排练,不拿一分钱报酬,全凭大家对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梦想。”在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文艺演出中,陈晓红是节目主持人之一。她告诉记者,当时一上台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还有外国人,她吓得都不敢再往下看了,只敢望着远方,生怕搞砸了。令她自豪的是,演出很成功。

她说:“人生需要经历。经过那天的‘大阵仗\’,现在我不怯场了。女儿比我强多了,从小就经过了各种演出和比赛的历练,早就能大方地站在艺术舞台上了。”

(四)

说到多才多艺,我们的话题更多地转到了陈群的外婆吴玉兰身上。

在陈晓红和陈群的描述中,吴玉兰会刺绣、会跳舞、爱诗词、还会唱京剧。吴玉兰是家里第一代参加演出队的人,经常参加各种演出,主要唱“样板戏”。那时演出都有补助,不用干农活,比挣工分还拿得多。

陈晓红说:“现在高兴时,母亲偶尔也会唱上一段《红灯记》或《白毛女》。”

陈群弹奏古筝。

母女情深。

吴玉兰珍藏的演出照。

新闻推荐

公民道德建设从我做起 ——东区开展“学雷锋”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周琴文/图三月,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东区掀起了学雷锋、树新风的热潮。学习雷锋蔚然成风3月3日,瓜子坪街道阳光馨园社区小广场上,志愿者们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居民免费提供电器维修、理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