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增强承载能力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绵阳日报 2015-02-12 00:30 大字

□本报记者 郑悦

■报告原声

“增强承载能力,全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市长林书成在向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建设新型城镇,通过切实提升城市品质,把城市打造成为和谐包容智慧、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机生命体。

■成绩回顾

2013年,绵阳市被评为“中国最幸福城市”二十强、“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奏响了幸福民生的“好声音”。

全市先后有石马镇、许州镇等16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单,有6个镇进入“四川百强镇”。建成杨家镇万和村、塔水镇七里村等72个幸福美丽新村,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

■代表热议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如何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在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加强产业化发展积极壮大县域经济

王黎、周涛代表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促进全市共同发展。绵阳的老大难问题还是县域经济发展难的问题,县属企业所占比重较小,而县域经济的短板首先是“三农”问题。建议充分利用绵阳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走低碳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在山区地区建立绿色经济生态发展试验区,达到旅游产业扶贫的效应,让老百姓在保护利用资源中得到经济条件的改善,同时吸引外来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陈朝先、李治平、陈洪芳代表建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全面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上档升级。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扶持力度,围绕其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实现集聚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梁建、代宏代表认为,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的关系,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从而提高城镇总体的综合承载能力。因此要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就业岗位、人口居住、资源环境以及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规划引领发展。

刘文榜、冯小涓代表认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要着力搞好道路交通、能源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新城市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在继续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就业,切实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以城带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城镇化的过程是在空间上聚集人力资本、经济要素和技术资源,是工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依托。周琳、黄兴华代表认为,要处理好工业与城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以“两化”互动促“三化”联动,以“三化”联动促城乡统筹,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城镇化建设,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等协调发展。

蔡祥瑞、冯小涓代表坦言,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要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推进城市与产业相互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城市。

分团审议中,代表们发言踊跃 (本报记者 张莉 李晓平 摄)

新闻推荐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

七年前的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汶川”8.0级地震在这一刻发生了,顿时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到处都是人们的呼喊声和哭叫声,这一刻人类是那么的渺小,生命是那么的脆弱。短短几秒钟,一切美好的画面,灰飞...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