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车辆不带泥 运输不抛洒 施工不扬尘 记者探访达城绿色建筑工地

达州晚报 2014-12-12 13:52 大字

本报讯 一提起建筑工地,许多人的印象是“晴天扬尘、雨天泥泞”,管理粗放造成扬尘污染。12月9日,记者随市五治办检查组在西外达竹嘉兴·西城名苑二期工程施工现场,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黄土不露天、车辆不带泥、运输不抛洒、垃圾不暴露、施工不扬尘、路面整洁、材料堆放有序……

该工程由四川煤矿建设第六工程处施工建设,于今年5月开工。在工地进出口,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入车辆进行冲洗。据工地扬尘治理专管员夏云奇介绍,为防止脏车带泥上路,工地指派专职人员,全天候监控进出的车辆,保证车辆车身、车轮不带泥尘,出口路面见本色。他站在大门处,手指着里面一段被水淹没的柏油路和水池告诉记者,这便是“滚水池”和“冲洗台”,它们连接着工地的两个循环用水的沉淀池,并配备有专用高压冲洗水枪。凡施工车辆进出都必须经过此处和作业现场的二次清洗,并经鉴字确认,才能放行,是工地防尘污的标准化作业规程之一。

沿柏油路进入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场内的非施工区域全部进行了硬化或绿化处理,车行道铺设了沥青并设置标识线,有效地控制了扬尘,实现了人行道、车行道分流。在容易产生扬尘的地方都安装了喷淋降尘洒水装置,整个场地,干净整洁、噪音不大、灰尘不多。

随后,记者还实地了解到,整个施工区域专门修建了水沟网系统,设置了多级沉淀池,将经过多级沉淀的废水及雨水抽进施工用水池,通过泵送加压用于施工用水、喷雾降尘及冲洗场地、路面、车辆,达到了环保施工,节约能耗的目的。

(本报记者 谢建荣)

新闻推荐

红头文件敛财

3年间,四川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原副总队长李荣飚9次以治安管理总队名义发文确定资格开展民爆物品业务的企业;25次利用职权帮助企业获取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利用“红头文件”大肆敛财,脚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