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达川区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局杜仕华勇儿学名

达州晚报 2014-06-18 14:20 大字

达川区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局 杜仕华

勇儿,学名刘勇,住那个乡旮旯是达州市通川区北山乡北江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一个地主子女的家庭冒了出来,讲阶级斗争的年月,自然读书不顺,初二就与学校拜拜,当了地球修理工。九十年代的打工潮热翻中国大地,他也别妻离子“孔雀东南飞”,闯入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

他摊上的第一个活就是到建筑工地背砖块,百多斤的重量压弯了腰,一天来回几十趟,汗水掉地摔八瓣,月底结账仅三四百元。他想换工种,包工头甩给他一摞图纸说:“四川娃儿,去安水电,这个轻松。”那眼神和态度,分明是欺负他不懂,他一看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数字,确实昏了头,只好自认倒霉。这样坚持了半年,钱挣了两千多块,人却差点驼了背,不过,大家看到勇儿勤快了,特别和水电工混得很熟,意思想偷师学艺,工友悄悄告诉他,水电安装不但要技术,关键是考上岗证。他一听毅然咬牙拿出半年的血汗钱又向工友借支共凑足六千元,参加了温州劳动部门的水电岗位资格培训班,白天听课作笔记,晚上跑到路灯下背公式定理,吃饭睡觉嘴里都神神叨叨的,工友们说他读书读傻了,想钱想疯了。中午往往一碗面条,一个烧饼充饥,还要向老乡借生活费。读书的事传到家里,妈妈大骂:“那个砍脑壳的,人家挣钱养家,他贴钱啃书,生个农夫命,还想当先生,钱甩到水里泡都不会鼓一个。”半年后,他终于有了合格本本,人虽磨成了“瘦猴”,却如愿当上安装工,吃上了技术饭。三个月后,他又纳入了技术施工员培训,从别人手里分包了一个小工程,没想到不懂工程预算,中了圈套,栽进去一万多元。

他意识到赶急火的知识不牢靠,又不懂经营,当然会吃哑巴亏,决心继续读书。毕竟拖家带口,这回再不敢坐进教室,只得报考了温州建筑学院大专函授班,老乡们嘲笑他是“爸爸大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技术的成熟,他独立承包的温州市教育局职工住宅楼安装工程首次赚了两万多元。从此,工程一个接一个,他注重质量,讲求信誉,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从技术员干到了高级工程师,早已是温州小有名气的建筑老板了,承揽着几十亿的工程。

感悟自己的成功经历,他在公司成立读书工会,设立奖学金,鼓励大家学知识、学技术,还在打工仔中培养了几个大学生呢!

问他有多少钱,他回答得很有意思:“我们那点钱算个啥子,扳起指拇都数得清,就那么八九位数,在温州,我们过的只是小康生活。”

他对读书感慨很深,说:“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不读书就永远不会改变命运,大胆创新肯定有回报。”

新闻推荐

车祸赔偿款是夫妻共同财产么

达城吴女士:今年2月,我老公隋某在工地干活遭遇了车祸事故,造成右腿截肢。事后,工地一次性赔偿了30万元,这笔钱由老公家人领走。现在,老公出院后,尽管我仍像在医院一样无微不至地服侍他,但他像是变了个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