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传送在雪域高原深处的电波

德阳日报 2014-05-05 01:50 大字

4月22日,笔者在国网德阳供电公司了解到,作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属的六个参与“电力天路”工程援建的单位之一,德阳供电公司参加了“电力天路”甘孜、色达、翁达及达通玛地区的输变电建设。目前,通信保障已全部满足“电力天路”的建设,一道道深情的电波已在雪域高原深处传送。

打响高原信息保障第一仗

按照德阳供电公司的要求,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务必及时完成前线指挥部办公设备与外网安装调试工作,确保前线指挥部信息化办公的需求,为“电力天路”建设做好信息化保障。

“电力天路”的建设,其施工作业面主要为高原山区,人迹罕至,所有线路几乎都是处在大山和草原的深处,有的地方施工点的海拔在4800米以上。所以,大部分施工作业点没有公网信号覆盖,这给现场工作调度以及外出人员与营地之间的联系带来极大的困难,这使得通信保障成了重中之重。

为全力配合“电力天路”建设工作,信通公司积极组织采购办公设备及组网物资。早在去年9月5日,德阳供电公司信通公司派出了第一批员工经过10余小时的长途跋涉,从德阳来到翁达“电力天路”建设前线指挥部,他们不顾辛劳,连续工作两小时,便完成了10台办公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办公组网与外部网络的联通,为前线指挥部的管理及信息的传输等提供了保障。

延伸到各工地的网络建设

由于当时指挥部刚刚组建,条件十分艰苦,信通公司的员工们晚上只好睡在携带的小型帐篷里,白天奔波在各个施工的作业点上。

2013年9月13日,为保障通信及时到位,信通公司技术工程部张建一行按预定巡查计划,耗时五天完成对翁达、色达、炉霍、甘孜四地的应急通信设备使用的现场指导与问题排查,以及后期工程的实地勘察。

在前期应急通信设备交付与使用培训后,针对设备现场使用的反馈问题,信通公司按预定巡查计划,依次对翁达、色达、炉霍、甘孜进行了实地使用的指导,并根据目前四地的各自通信需求,对预设通信方案进行了优化实施,取得了更加理想的现场使用效果。同时,为确保系统通信工程顺利开展,张建一行完成了实地勘察,在进一步研讨了实施方案后,开始实施。

海拔4900米的雪域高原有了电波

2013年10月15日,以信通公司技术工程部张建为领队的查勘小组驱车在颠簸10多个小时后终于抵达严寒笼罩的色达。眼看就要大雪封山,一旦寒冬降临,所有的工程都会被迫停止,他们必须赶在这之前完成色达35kV线路的通信保障系统建设的查勘工作,以及相关的通信实地测试。

抵达色达的第二天,他们便带着通信设备沿着35kV色达-大章乡施工线路开展营地驻地查勘与寻点测试,由于路况不佳,8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硬是跑了5个多小时。在车辆无法到达的勘测点,他们就搬着设备徒步上山。在海拔近4900米的雪山上,由于严重缺氧,他们常常走走停停,不停地喘着粗气,周何告诉笔者:“感觉自己的心脏马上就要蹦出来了。”

稀薄的氧气、刺骨的寒风、头顶的大雪,依旧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行的脚步……

4天后,他们又来到了甘孜达通玛无电地区。这里35kV线路施工点的平均海拔为4200米。地处偏远高原山区,多数无公众通信信号覆盖。为保障通信保障系统的建设,信通公司积极组织了查勘小组前赴甘孜35kV线路开展施工营地驻地查勘与寻点测试。虽然天气环境恶劣,路况不佳,但在什邡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的协助配合下,查勘小组完成了茶扎乡、查龙乡、大德乡等驻地与35kV线路建设走向的实地通信测试。查勘工作结束后,查勘小组与相关线路施工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的交流,确保切实掌握该线路施工的应急通信需求。

由于现场环境恶劣,地形地势复杂,信通公司及时调整了预设方案,先用卫星电话构建骨干网络,为达通玛地区施工提供应急通信保障。后期将进一步搭建以无线对讲为基础的二级通信网络。全力保障达通玛无电地区的应急通信。

德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付强要求信通公司要继续做好“电力天路”建设的应急通信保障,确保信息、指令畅通,同时,也为参建员工搭建起生命、安全、健康的信息通道。

截至2014年4月22日,110千伏线路无线对讲组网(主要含12套基地台、4套差转台及3套车载台)及9部卫星电话已全部交付使用;35千伏线路已有15部卫星电话投入使用;达通玛、色达、大章共三个一级医疗站的卫星电话也已到位。下一步,信通公司将为35千伏线路实施无线对讲组网,以进一步为“电力天路”建设提供应急通信保障。彭秀月

新闻推荐

兹有四川荣大建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年在进行年至

兹有四川荣大建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14日在进行2010年至2013年11月的会计账目凭证及档案资料等分类清理中,因公司人员使用烤火盆时不慎着火,将相关资料烧毁。特此公告...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