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龙塘村民喜“龙吟”

攀枝花日报 2013-09-11 06:09 大字

□本报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杨恒 文/图

9月2日,西区格里坪镇滥坝村六组。

上午10点过,太阳已相当热辣,但更热辣的是陆续赶来村民的情绪——“今天成立用水者协会,从今以后,我们用水终于不用愁了!”

水,对六组的村民而言,那是苦涩与无奈的记忆。

这里山高谷深,虽然几百米的山脚下就是金沙江,但他们世世代代都只能望江止渴。这里虽然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龙塘,但每年都大旱不止,人们常常为水而奔忙。

40岁的村民海才明说:“近几年来,每到干旱的时候,我们几乎都靠政府拉水来供应,有好多回拉来的水都不够分,真的恼火哦。”

2010年6月,全组97户300多人遭遇了最严重的干旱,沟、渠、塘、库全部枯竭,人畜饮水难以为继,更不用说生产用水了。

镇党委、政府在积极应对的同时,及时将旱情向区里上报,争取民政、水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迅速地会商、规划、勘定后,大家一致同意,委托四川华胜地矿勘测有限公司在龙塘施工探采一口出水量可达每小时50立方的深水井。水井打成后,实行管网配套入户。工程资金由村民小组集体资金占大头,其余由镇政府、区水务局等单位筹措解决。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口深121米、实际出水量达每小时50立方的抽水井成功凿成。

“水井打成那天,当我们看到白花花的水从抽水管里喷出,感觉就像一条龙在吐水。听到那哗哗的水流声,就觉得真的是龙在唱歌。心里的那个高兴啊,真是不能用语言说出!”村民小组长王顺全说起当时的感受,至今仍然十分激动。

水井既成,管网配套入户当即成为必需。2011年5月,二次转供水泵及转供水池建成。1200多米长的主水管、5000多米长的入户管道也开始紧锣密鼓地架设。

“整个工程总投入近100万元,其中我们村民小组集体资金投入了59万多元。”王顺全说,井水抽出后先引到原大地水泥公司空闲着的2000方高位蓄水池中,然后再通过入户管网分流到每户村民家中。为了保证大家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他们得到了区卫生部门的支持,井水经市疾控中心化验,结果完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如何让深水井正常供水,长久良性运行,发挥良好社会效益?如何确保供水系统不亏损?

村、组干部反复磋商和论证,“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每户村民都参与其中,共同担当!”

村支书刘明开说,由村民小组牵头,请求民政部门支持,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此建议得到村民们的赞同。“这个协会是非经营盈利性的农民、农业用水合作组织。”

“你认为是有协会好还是没协会好?”

24岁的村民詹贤英回答记者说,协会有章程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当然好。原来没有这些,在试运行期间就出现了混乱,特别是水费难以收缴,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现在协会民主产生了常务理事会,负责水费的收缴、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水量的统一调配和灌溉服务等,大家都放心。”

9月2日,格里坪镇滥坝村六组农民用水者协会正式挂牌,20多位村民代表在座谈时畅所欲言,“大家都应该参与管理,都要尽到管好水源的义务。”“只要我们龙塘的井水不断,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同一天,该村七组农民用水者协会也正式挂牌。

哗哗的流水声和着村民们爽朗的谈笑声,从龙塘扩散得很远很远……

新闻推荐

道德清风润泽仁和 ——仁和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记

□邱杨本报记者黄国琴一场场沁人心脾的宣讲,似一缕缕道德清风,润泽着仁和这片热土,这就是仁和区正在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今年以来,在中央文明办和省、市文明委的倡导下,“道德讲堂”这种全新的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