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建平安家园 铸和谐根基 ——仁和区强力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攀枝花日报 2012-01-19 09:38 大字

序 良好的社会环境,事关百姓福祉与安康,也关系着社会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平稳前行。自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以来,仁和区不断夯实、扩展、延伸平安建设,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全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成绩篇

2011年,仁和区公安分局共立刑事案件1375起,同比增加156起,上升12.8%;破获刑事案件758起,同比增加79起,上升11.6%,破案率为55.1%。

2011年,区检察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177件279人,批准逮捕163件260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210件344人,提起公诉225件382人;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11件11人,立案侦查渎职侵权案件2件2人。

2011年,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045件(旧存105件),审结1957件,结案率95.70%,同比收案和结案分别上升12.55%和14.31%。当事人上诉率低于10%,申诉、申请再审率低于3%,民事案件调解结案率超过65%。

2011年,区司法局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1625件,调解成功率96%。全区226名社区矫正对象接受了矫正工作,447名刑释解教人员得到安置帮教,安置率83%,无重新违法犯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6件,接待法律援助咨询2560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3%。

自2006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以来,仁和区政法工作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大局,依法履行侦查、检察、审判、司法行政职责,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强化法律服务和保障,营造良好治安环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了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31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6.4%;地方财政收入由1.8亿元增加到7.03亿元,年均增长31.2%;五年来,区域经济在全省山区类综合排名一直位居前列。

要发展,稳定是前提。仁和区政法工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谐是第一目标”的维稳观,积极落实责任,强化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全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区委、区政府把维稳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同时,区委维稳领导小组制定了《仁和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意见》,并进一步发挥仁和区法律服务团的作用。仁和区以深化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和包案化解活动,扎实推进“挂包帮”和创先争优活动,多方位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区委书记、区长带头深入到矛盾多、问题多、困难多的乡镇、村组、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居)民户第一线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排查出的突出不稳定因素实行区政府领导包案,采取各种方式,依法、主动、妥善地解决好各类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仁和区制定了《攀枝花市仁和区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也制定了相关预案,做到预防在前、控制在早、处置在小。

夯实基层,打牢基础,方能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效。仁和区深化基层信息网络建设,扩大维稳信息员队伍,拓宽与各部门、各区县之间的信息联络,并建立了以维稳为主线的信息网络,畅通了信息渠道。全区各级各部门每月对本管辖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社情民意进行一次调查活动,认真梳理和研判,及时上报。通过换届选举,一些有维稳工作能力和经验,适合担任村组(社区)干部的人员逐步走进村组(社区)组织中,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维稳基础。

2011年,仁和区被确定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区后,仁和区加快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乡镇、街道职能转变。重新调整乡镇街道内设机构、重新界定职能、充实乡镇领导班子力量、探索乡镇(街道)考核办法的转变,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基层力量更加充实。

乡镇、街道有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建起了社区服务站,人口居住较多的地方设立了社区服务点。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社会救助等社会管理服务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群众可以就近享受到劳动保障、民政救助、计生服务、卫生服务等社区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4个,社区服务站98个,社区服务点294个。社区里,以党支部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的社区组织建设让社区里“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社区事务中,党委、党员积极发挥作用,开展争创“攻坚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学习型”的“五型党组织”活动和“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影响和带动社区群众自治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党员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社区党员志愿服务中心。

社会管理更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每个村(社区)一名信息联络员,负责民情舆情和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报送、反馈等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结对帮扶制度;实施网上办理、电话受理、干部代理等三种新型信访方式,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和网上业务室建设,推动网上报警、网上法律服务和社情民意QQ群,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社会服务。在居民的支持下,仁和区各基层组织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大河中路街道弯腰树社区以“阳光型、温馨型、康乐型、安居型、平安型”“五型”家园模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仁和镇大河社区积极开展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弯庄社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探索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模式;中坝乡中坝社区,结合农村社区的实际,以“一中心、四站、五点”工作模式,将“大调解”工作延伸到村组、到群众家门口。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是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仁和区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完成了仁和商业文化广场、城区污水管网改扩建、风雨廊桥、河道整治和景观打造;全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7.25公里,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区域性交通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缓解,投入资金2.4亿元,全面完成“8·30”地震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工作,筹集低保资金7740万元,累计28.2万人次城市低保对象和49.4万人次农村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1240万元,享受面达5.5万人次;农村广播电视数字微波覆盖和“村村通”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达98%和96%。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42元。

两创篇

自去年底省委政法委、省委维稳领导小组和省综治委联合部署全省创平安“两节”(元旦、春节)、创平安“三会”(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省第十次党代会)活动以来,仁和区行动迅速,掀起“两创”活动热潮。

消除不稳定因素要从源头上预防。仁和区加大对广大群众法律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在信访活动中依法有序信访。加强对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教育,及时解决基层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把困难企业职工、困难城乡居民、困难党员作为服务重点,组织开展“送温暖”和帮扶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坚持日常滚动排查的基础上,重点排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信访恶性事件、进京非访、到省集访等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定期维稳信访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综合分析研究维稳信访问题专题例会,对突出维稳信访问题进行讨论、研判和分析。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逐案、逐项、逐人建立台账,建立重点信访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落实“五定”(定领导、定方案、定专人、定质量、定时限)工作要求,采取“四个一”(一起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工作模式,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初始、萌芽状态。目前,共排查出问题47件,并进行及时交办。区委群工局以“接待好每一位群众,办好每一封来信”为基本宗旨,认真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

区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区信联办、区委群工局进一步发挥统筹联系、协调指导作用,积极推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劳动社保、水库移民、企业改制等热点突出问题的解决。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清仓”行动,巩固扩大“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成果,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对排查出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劳动保障等信访突出领域的17件积案,逐一落实了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化解时限,并通过电话督办、挂牌督办、现场督办、定期通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各乡镇(街道)、部门扎实开展领导“大接访”工作,听民意、化民怨、解民忧,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及时深入到重点地区,深入到问题比较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预防和减少越级上访。春节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开展一次集中接访活动,各乡镇(街道)、部门主要领导也带头做好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每天都保证有一名领导值班接待上访群众,确保把上访群众吸引在当地,把各类上访问题及时化解在基层。区委办印发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通知》,区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接访。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带头接待群众来访,落实领导包案制度。

“两节、三会”期间,仁和区成立了督查工作小组,集中开展专项督查,对重要、敏感、紧急、疑难信访事项采取挂牌督查督办、跟踪督查督办、联合督查督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两创”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平安“两节”、创平安“三会”的具体措施和相关要求,下发了《攀枝花市仁和区领导干部在信访和维稳工作中失职渎职的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责任追究范围、责任追究方式、责任追究程序。区信访联席会议每月对信访案件逐人逐案认真甄别,明确属地责任、属事责任,进一步推进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群众信访工作责任体系。

未来篇

围绕全区“十二五”规划和区十届一次、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仁和区将以降低发案率、提升破案率、减少信访总量和不稳定因素,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完善“大调解”机制建设,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社会调解的综合效能建设,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继续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平安仁和目标。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街道社区和乡镇行政村的建设,积极推动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形成方便群众和各方参与的服务管理平台。制定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措施,加强对服刑在教人员家庭帮扶、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和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重点人员教育管控,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在深化打黑除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加强学校、企业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继续在全区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推动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继续加强党委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领导。政法部门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预警、组织指挥、预案运作、应急救援、力量配置、装备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能力。及时排查、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社会矛盾,确保信息准确、及时、畅通。依法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和处理群体性事件。

——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定期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加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力度,防止社会矛盾堆积、激化。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深化人民调解、创新行政调解、提升司法调解,使“大调解”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进一步完善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纪调对接等长效机制,做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疑难复杂矛盾不出区”。健全完善公共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机制。

——继续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做到强基固本,规范运作,全面推进,不断提升平安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区、乡镇、村三级综治组织网络建设,形成“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村)、平安企业、平安学校等基层平安建设活动,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奖惩激励和动态管理机制,力争全区创安覆盖面达到100%。坚持“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战役式拉动”,力求每季有部署、每月有安排、每周有活动。区委政法委将推行每周工作督查,每月开展综治和平安建设的明查暗访,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台帐、问卷调查等不同层面对平安建设情况打分通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继续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及有组织犯罪,进一步加大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把“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加强政法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监督制约,坚持依法办案,提高严打工作实效。政法各部门将加大对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的查办和预防力度,坚决依法查处职务犯罪,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依法调节经济、民事、行政关系,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法治环境。加强民商事、行政司法工作,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及时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的管理,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发挥政策法律咨询服务作用,为区内重要经济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援助,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农村集镇、交通沿线和城乡结合部等治安复杂地区和城区治安秩序差的农贸市场、服务行业、娱乐场所的整治,着重打击黄、赌、毒。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打击防范能力,大力推进人防、技防、物防建设,进一步提升破案攻坚能力,全力压降侵财性案件高发态势。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与城乡建设、发展、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打、防、控一体化”治安工作体系和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联动治安防范网络。大力加强对公共复杂场所、繁华商业区、城乡结合部、纯居民区等治安复杂地区的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警民共建活动,推进平安社区、平安文明校园、平安村、无毒社区等创建活动。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平安创建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在平安创建中的作用。

——深入开展法治区建设。以争创全省“依法治区”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基层执法评议活动,积极探索建立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互通互动的立体化监督体系。全面促进公正司法,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执法公开力度,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公正。大力拓展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大力推进“六五普法”,开展送法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等法律“六进”活动,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丰富和发展大众法治文艺宣传活动。

——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政法委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政法部门的领导、管理、协调、监督;加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认真组织政法部门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先进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新闻推荐

钢城瑞通喜获机电设备安装二级资质

本报讯(杨秋霖报道)1月30日,从钢城集团瑞通制冷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顺利取得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资质的取得,结束了该公司长期以来有实力、有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