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本报记者贺欣文图仁和区啊喇彝族乡啊喇村位于川滇交界

攀枝花日报 2011-11-14 13:31 大字

□本报记者 贺欣文/图

仁和区啊喇彝族乡啊喇村,位于川滇交界的营盘山下,聚居着彝族、汉族、傈僳族等1400多村民。这里地处大山深处,距离仁和城区37公里,离啊喇乡政府也有10多公里。

该村地势偏远,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是省级贫困村。

100多位村民来听课

11月3日一大早,啊喇乡至啊喇村的村道上,两辆越野车从雾霭中驶来,马达轰鸣声打破了山里的宁静。车上坐的是来自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仁和区分校、仁和区农牧局绿色农产品监测中心以及畜牧兽医科的老师和专家。他们一行7人,此番的目的是下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在啊喇村举办一期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盘旋,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啊喇村。车子一驶进村委会,早已等待在这里的一群民族同胞立即起身迎接。

“欢迎农牧局的专家来我们这里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大伙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你们给村里带来了摆脱贫困的希望。”啊喇村党支部书记盛其富紧紧握住农广校老师的手说。

顾不上路途劳累,农广校老师和畜牧专家加紧布置会场、造花名册。闻听到消息的村民不断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多一会儿,村委会办公楼前的操场上就坐满了100多位群众。

区农牧局负责人介绍,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是农业部与财政部主导实施的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短期技能培训项目,旨在加快培育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队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阳光工程培训,涵盖了病虫防治、畜禽养殖、农机操作等15个项目。

啊喇村的经济支柱是畜禽养殖和种植烟叶,多年来,养殖技术的低下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此,仁和区农牧局农广校专门将阳光工程项目中的畜禽养殖技术培训选在了啊喇村。

上午9点,在村民期盼的目光中,培训班正式开课。

农广校老师首先进行引导性的基本知识培训,讲授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等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接着又讲了艾滋病防治等卫生知识。随后,畜禽专家开始正式教授畜禽养殖技术专业知识。

村民们参加培训很受益

啊喇村河中组的李仕毅在培训课上听得格外认真,畜禽专家的一字一句,她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李仕毅从2009年开始种植晚熟芒果,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今年她家又准备规模养殖山羊,但当地养殖技术落后,让她不敢轻易涉足这个产业。农牧局畜禽专家来办培训班送技术下乡,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上完培训课,我还要单独找专家请教,以后多与他们联系,有了专家帮助,规模养羊成功的机会会大得多。”李仕毅满怀信心地说。

河中组的鲁绍荣是最欢迎畜禽专家的村民,他家是啊喇村的养羊大户,目前养了120多只优质山羊。“以前我在乡上也参加过类似的培训班,学会了怎么种羊草、病害防治等知识,对我的养殖事业帮助很大。从我的经验看,规模养殖最怕羊患上羊水痘,如果在羊群中爆发损失会很惨重,今天我想就这方面专门请教一下专家。”

盛其富告诉记者:“这是农广校第一次到我们村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其实区农林部门对啊喇村一向都很扶持,村民也通过多种形式接受过培训,像能源办举办的沼气池安全、管理维护的培训,植保站举办的稻麦病虫害防治培训、烤烟栽培技术培训等,每年都会有四五次类似的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村民们的农技水平和农业知识。前几年我们村的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比较普遍,通过农技专家的指导,这两年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培训课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半才结束。一下课,村民们就围住了授课的畜禽专家。“我家养了猪又养了羊,圈舍该怎么搭建才科学?”“喂羊的青饲料种什么草最好?”……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问题。畜禽专家耐心地一一解答,并留下联系电话,欢迎村民随时咨询。

“农技工作主要的任务就是搞培训,通过办培训班,把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畜牧兽医科的葛盛军说。这位常年服务农村基层的畜禽专家,整个仁和区81个村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培训课结束后,农广校老师还建立了阳光工程培训台账,将为每一位参加了培训的村民提供农业物资补贴。

“今天学到了不少养殖知识,还能得到补贴,培训班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去了。”村民们纷纷交口称赞。

“非常感谢农广校选择在我们村举办培训班,希望以后能多搭建这样的技术平台,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早日摆脱贫困。”盛其富代表村民由衷地表达谢意。

新闻推荐

仁和苴却砚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张剡出席授牌仪式 陈高原授牌

本报讯(记者杨荟琳)12月15日,苴却砚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授牌仪式在攀枝花会展中心举行,苴却砚由此成为全国第二个、全省首个以工艺品成功申报国家地标的产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剡出席授牌仪式,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